错误的挫折教育:那个总写不好作业的熊孩子说再也不想上学了

文 / 陪宝宝写日记
2019-03-31 14:48

01打击教育≠挫折教育

这天晚上给孩子辅导作业,越教越生气,越看越窝心,就算是在心里默念一百句“亲生的亲生的”也平息不了怒火

“写的字像鸡肠,歪歪斜斜……

“阅读题答非所问……”

“作文450字要求,东拼西凑满200字已经是创历史新高了……”

最后忍不住暴跳起来,越数落越窝火,眼泪、口水洒孩子一脸,气急败坏地来了一句:你真是一坨烂泥,永远都扶不上墙,这次考试考不到90分你就不要再叫我妈!

孩子哭得更伤心,喊着:我再也不去上学了,反正怎么也学不好,你打死我算了……

我突然意识到刚刚说出口的话该是多伤孩子的心啊。我犯了很多家长都会犯的错误,不仅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反何给他们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老梁观世界曾说过,适当地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他学会自我调整心理。

接受正确的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是,一些家长总会在此用力过猛或是意味错其真正含义.

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就想,完了完了,这孩子以后肯定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了。焦急之下,于是各种激烈的言语就口无遮拦地往外爆。

“你怎么这笨啊?早知如此,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你!”

“你怎么一点优良的基因都没有遗传到你爸妈的呢?脑子里都想些什么啊?”

“你呀你,出到外面千万不要说是我生的,我丢不起这个人!”

学不好,孩子也很着急,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给予有效引导和鼓励,还加以打击、语言甚至肢体暴力,那孩子的世界就会瞬间崩塌。

挫折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但是很多家长却误理解为所谓的挫折就是给予孩子打击,打击教育≠挫折教育。

02、人生不能一杆定输赢

《少年说》其中有一期,少年袁璟颐向妈妈控诉对她的打击教育已经让她变得越来越没自信了。

她请求妈妈不要再拿自己和学霸女闺蜜比,虽然女闺蜜四项全能: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联盟第一。但是,也请您看看,您的女儿也很努力,为什么您不看一下呢?

妈妈说:我知道我一直在打击你,可是在你的性格里,如果不打击,你可能会有点‘飘’。

此时的妈妈仍然完全看不到孩子伤心的泪水和她迫切渴求的肯定和认可。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认识挫折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并不是打击,一味否定。

泰国一则教育公益短片看哭了无数人:一位体育资质较差的孩子在排球队表现非常糟糕,每次训练都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连球都碰不到。

每每遭遇失败时母亲都会对他说:再努力一点,只要追上你前面那个人就好。孩大在母亲不断鼓励下一直坚持训练,最后赢得了他人生漂亮的第一球。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讲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而这个态度很大程度中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方向。

体坛名将刘国梁的女儿赢赢对高尔夫非常感兴趣,在爸爸的陪伴下,赢赢从三岁开始枯燥艰苦的训练,六岁开始参加世界级赛事。

这期间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但她从未因此而放弃过,倒是她的母亲经常急得掉泪,孩子却以大人的口吻告诉母亲说,只要打好第二杆就行了。

人生不是只“一杆”就定输赢,关键在于心态,和永远前进的脚步。而许多家长却都没法释怀。

刘国梁对孩子的教育一直保持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失败中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将失败和挫折当成成功的垫脚石。

在女儿拿到国际大奖的时候,刘国梁说:“成功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的兴趣上推一把,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历经艰难险阻,却也趣味丛生。

03、阻止孩子经历挫折就是阻止孩子成长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其实从不缺少挫折,父母不必要去刻意制造挫折,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就足以让他们汲取生活中的“养分”。

《人生》栏目中有一位双腿残疾的女孩,父亲为了让她有个安身立命的工作不惜下跪,而女孩却沉迷于网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引起单位的同事和领导诸多不满,最终被辞退。

女孩不顾一切和网恋的男孩同居,不久却被抛弃,为了报复,女孩遂跟前男友的兄弟好上,又再一次被抛弃,最后落得人财两空,生活没着落。

伤心欲绝的父亲意识到孩子的人生终就是孤独的,父母不能陪其走完一生,如没给予他抵挡风雨的羽翼又怎能护其一生周全。

于是父亲坚决要和女儿断绝父女关系,除非她能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工作并且能脚踏实地地做下去。

一次又一次找工作的受挫中,女孩终于体验了生活的艰难,一夜间成长,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认知过程,正如某个名人说过,为什么会有挫折,是因为我们还需要成长。不让孩子经历挫折其实就是阻止孩子成长。

不经历风雨怎会有彩虹,许多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吃苦,老鹰护犊似地把他们藏在自己的羽翼下,为其阻挡一切本该他们经历的挫折。

孩子俨然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儿,一旦你的羽翼不能再将其庇护,他们必将承受不了任何打击。

小让孩子接受挫教育,养其坚强个性就像给孩子做了一件终生可用的护身罩,何时候都能让荆棘的人生路上披荆斩刺,其一世周全。

04、让孩子适当吃点苦

让孩子接受正确的挫折教育,首先要让他吃一点生活的苦。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孩子怕挫折,父母要从小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所谓行知就是行动过后再告诉孩子道理,让他体会更深,铭记在心。

一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跟着父亲去学游戏,他以为父亲会抱着他在水里嬉戏。

父亲却冷不丁抱起孩子往水里扔,孩子吓坏了,刚一张开嘴想哭喊,一口水从口鼻直灌进来。求生的本能促使他四肢拼命地扑腾,向着岸边一点点地蹬,终于靠了岸。

父亲又一把抱起惊魂未定孩子再次扔进水里,这一次,孩子没那么慌张了,气呼呼地游上岸,大声哭喊抗议。

父亲走过来问,你哭什么啊,这不是上来了吗?

孩子哭着说,你是想淹死我吗?父亲告诉他,只要你还会扑腾,就一定能游上来。


从小让孩子体验从困境中挣扎重生,让他知道没有绝对的困境,只要你能熬过去一定会有更好的结局。

挫折教育并非简单地吃苦,其目的是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建立自信和乐观的品质,培养耐挫折能力。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有同理心,孩子的世界很脆弱,可能一件小小的不如意,在他看来似乎就是一个跨不过去的坎。

孩子会因为某个要好的朋友突然冷落他而伤心,也会因小宠物死去或走丢了而难过,父母需要告诉孩子世事变化无常和生命的规律,帮助他打开心结,而并非冷漠或是嘲笑。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依附品,父母应该给予他同等尊重,而非命令式要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