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情商孩子, 从这9个方法开始
“情商”这个词,渐渐成为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家长们也意识到: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而拥有较高的情商的话,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后到了社会上,才能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高负荷的工作。
有调查发现,情商比较高的人,患有抑郁症的几率较低。而且,情商较高的人会用更健康、更适当的方式来应对负面情绪,所以他们不容易陷入不健康、自我伤害的行为习惯中。

3-12岁是培养孩子情商黄金时间,父母们千万别错过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3~12岁的这段时期,是他情商形成的关键期。孩子的情商会影响他的一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在关键期受过正规情商培养的孩子,其学习成绩、人际交往、未来工作能力及婚姻状况,都优于未受专门培养的孩子。
对3~6岁的孩子,家长应注意培养其冷静、沉稳的性格,多用表扬、鼓励的方式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在遇到难题时能够独立、冷静地去处理,并有勇气承担后果。 7~12岁的孩子,其情绪会表现出稳定性、社会性等特点,即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会逐渐提高,分辨事物好坏、是非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同时,这些培养孩子情商的技巧值得借鉴
1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对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开始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甚至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玩。
2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错事或弄坏东西都是在所难免的,不要总是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一味地批评,这样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孩子改正,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
不要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3
别逼迫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有些孩子天生活跃度高,从小便人来疯,喜欢表演唱歌跳舞或背诵诗词来接受赞美,但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这么做,勉强他们去做,或者在他们不愿意做时就给予负面批评或嘲笑,对他们的自尊心所造成的伤害是很难修复的。
4
培养孩子忍耐力和自制力
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和自制力,重要的是利用好规则,让孩子了解行为的边界。让孩子了解做人做事的底线,只有明晰了界限,才能真正获得成长的自由。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允许孩子在规则界限范围内试错,并承担这种行为的后果,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忍耐力和自制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
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5
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孩子1岁以后,就可以参与家庭中的事务,例如在爸爸上下班时,负责送爸爸出门,或开门接爸爸回家。3岁开始,便让孩子负责家中的某个事务,例如掌管信箱,或管理卫生用品。
孩子在感觉自己对家庭也能尽一份力时,体验到自己受到父母的重视,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尊,也就会更加自爱,也懂得自律了。
6
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孩子在外心灵受伤之后,回到家中,是继续被批评指责,还是受到了父母的理解与接纳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泼冷水。

7
培养孩子自信心和承受挫折能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很可怕的。
一个在体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岁小孩来见总教练,总教练没有当即让她表演体操,而给了她4只飞镖,要她投射到办公室对面的靶子上。那个小女孩胆怯地说:“要是投不中呢?”教练告诉她:“你应该想到怎样成功,而不是失败。”小女孩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8
多接触社会,教孩子学会生存技能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主动与孩子保持距离,让孩子接触社会,而保持距离不仅仅是物理距离,更多的是指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代表了人与人的心里边界,它可以阻止父母随意控制孩子的言行,随意对孩子进行评价。让孩子多接触社会,把决定权留给孩子,会让孩子更有自信、更安全地适应变动的世界。

9
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和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群体,任何一项事情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就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并能取长补短。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这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重要的是先对孩子有足够的尊重。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父母给予足够的尊重,对于孩子而言,这意味着自己是有价值,被尊重的,是非常了不起的态度,更是权利的范围和尊重他人,合作意识的基本。
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