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忽略“界限感”,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处理不当会耽误一生

文 / 孕育岛
2019-04-04 23:25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在某期节目中,作为嘉宾的戚薇说,自己曾经准备穿着一条小裙子出门,而三岁的小女儿也想穿它,母女二人抢一条裙子。节目中其他人都感到很不可思议,一个大人为什么不让着孩子?戚薇说了这样一番话,值得很多人深度思考。戚薇说:不行!这是我的,这是我赚钱买的。节目中的人就说“那你也需要安慰一下啊”,戚薇表示没必要安慰,因为这样东西的所属权就是她自己,没有理由因为年纪小,就占有别人的东西,长大后没人会惯孩子这个臭毛病。

是的,家长作为大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应该要告诉他何为换位思考,以及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让他知道何为界限。那么什么是“界限感”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对于界限感的定义也不是只有一种。我们只需要知道,掌握一定的度,掌握好自己和别人心中的界限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懂索取不知付出。可能短期来看,是孩子暂时得了好处,但长此以往会给他人留下话柄,而这样的成长代价,不是孩子能够承受的。甚至,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很容易变得无法无天,因为他们不知道何可为何不可为,不明白行为的“天花板”在哪里。

还记得轰动一时的长沙2岁女童乘电梯至顶楼不幸坠楼身亡的事件吗?这出悲剧的发生,源于三个孩子一起玩耍时,较大的男孩将最小的女孩抱起独自留在电梯里。不幸18楼护栏损坏,也没有安装玻璃,小女孩就这样失去了幼小的生命。很悲哀,但也同样需要引起深思。为什么那个大男孩有胆子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小女孩至今还快乐地生活着,也不会造成两个家庭的悲剧。

校园霸凌事件屡见不鲜,也是因为孩子们缺乏界限感,从小到大的“娇惯”,让他们误认为自己有权利决定他人的生活。这些事情的发生,是因为在孩子们建立三观的时候,作为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没有尽到告知孩子何为界限、如何保持界限的责任。

什么时间开始培养孩子的界限感?

教育学家认为,在宝宝1岁半-2岁左右,就可以开始培养界限感了。这个年纪的宝宝,已经开始有部分自己的意识,逐渐能够区分好与坏了。当然,这个时候,他们眼中的“好与坏”,与家长的教导分不开。如果不想你的孩子长大以后,在人际交往中被别人成为“熊孩子”,还是要早早抓起告诉孩子界限感的机会。

当家长发现孩子任性“越界”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并及时调整这种行为,加以引导。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世界不是围绕着他一个人转的,并不是他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别人为他做的事情也不是理所当然的。不然,当孩子抱着如此心态走上社会,只会不断碰壁,没人会像家人一样无原则包容他。

培养孩子的界限感的重要性

1.培养孩子掌握好界限感,有助于让孩子学习独立

我们经常经历这样的一幕,自家孩子看见别人吃着食物,就开始吵闹着要人家的东西。有的家长开始为了让自己不闹心,开始妥协,说着孩子不要吵,然后问人家能否给孩子一些。当然,这种方式我们并不提倡。知情达理的家长会这样处理:孩子,你想要可以,但不是现在,那是别人的,如果我们想要,就需要自己挣钱花钱买。

什么是独立?独立就是不依赖。事情自己做,收获自然就会得到。孩子知道我想玩这个玩具,那如果没法办法花钱得到,可能就会自己动手制作。生活中,希望每个孩子都有独立思维和人格。

2.界限感让家庭更和谐

只有孩子需要培养界限感么?NO!家长一样需要掌握好界限感,而且更加重要。孩子看见父母的做法,自然也在学习怎么做。当家庭中大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婆婆不参与儿子儿媳的关系,小一辈也懂得尊重老一辈的思想,不去做过分的要求,家庭自然会和谐。

有一句话说:如果没有界限,关爱也会变成伤害。把好脾气留给亲近的人,与爱人以外的人保持恰当的距离,幸福靠心感知,不需要秀给谁看,就是再亲密的人,也忍受不了你过度猜疑。

3.让孩子有自己的精神领域

孩子掌握好界限感后,就会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处事方式,独立而自信。 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和把握自我边界,别因自我认同感而失去理性。我们尚且强调要有独立空间,何况孩子。家长要学习平等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像同样期许他们尊重别人的精神世界一样。

如何培养孩子的界限感

1.父母也需要有清晰的界限感

如上文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会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上去模仿如何与他人接触,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就需要学会掌握一个度,在保持独立人格尊严和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对他人释放善意,别在自己的主场丢盔卸甲,给对方多一点空间,也就不会制造出令人窒息的相处关系。

少一些计较,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再决定要不要开口。就是再亲密的夫妻关系,也要给对方留下一片心灵的田地。孩子在看见父母得当的举动后,也会在自己小小的人际关系中慢慢学会尊重隐私,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不自私霸道。

2.不要企图掩盖问题,不要试图用逃避制造冷漠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经常有过,你说一个问题他屡听不改的时候?我相信一定会有。作为父母的你们是怎么做的呢?也许你只是告诉孩子那样不对,不可以这样做,你有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吗?发现问题的原因,不要只告诉孩子结果,要让孩子从内心理解为什么不能的原因,同样告诉他,你会教育他,也是因为爱。

不说原因的教导,就是在掩盖问题的根源,结果呢?孩子不理解发脾气,家长也生气,长期发展,孩子不会向家长说自己的想法,家长也认为自己教不好孩子,恶性循环,开始产生隔阂,父母子女开始冷漠对待。

3.给孩子关怀和爱,界限感不代表“计较”

父母做任何事情和决定,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我们在强调孩子的界限感时,作为被管教的一方,孩子的内心一定不是舒服的。家长需要和孩子强调一件事:“孩子,我们是爱你的,不是干涉”。家长教孩子道理,争取得到理解,但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没人爱。

最后要说一下,糟糕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因为缺乏"界限感"造成的。"界限感"的基本原则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缺乏"界限感"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索取不愿分享,总是命令不愿商量,总是发泄不愿包容,总是破坏不愿维护……

你需要让孩子,人世间没人欠他什么,想得到就必然要付出;人人生来平等,想被尊重就必须以礼待人;发泄情绪没关系,但不要伤害无辜的人。父母若是忽视了孩子“界限感”的培养,会让孩子长大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若是处理不当,可能会耽误孩子的一生,从现在开始,请教会孩子保持距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