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文 / 关山枫叶
2019-04-07 08:47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后代人的教育。教育应该是国家的基本战略,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根在哪里?在于文化,在于国民的教育基础。

哪个国家和民族重视教育,重视提高民族的教育素质和文化素养,这个国家发展就快,进步越大。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教育的起步越来越早。究竟要把未来者教育成什么样?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各家都有各自的高招。特别是目前教育市场流行的早期教育,他们的方式和方法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孩子经过早期教育最大的收益是什么呢?

通过观察,我觉得早教对孩子还是有一定益处和帮助的。我们都知道,人是具备智商和情商的,智商是人们头脑中智力的发育程度;情商则体现人们的情感交流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智商反映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情商则体现人的性格秉性等方面。

人在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时候,好像智商是排在首位的,因为学校要求的是成绩和分数。当人走入社会去感受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时候,情商则显得比智商更为重要。

到底智商和情商哪个更为重要?有一位“名人”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学校考5分的学生走上社会后没有有出息的”。不管这话说的对不对?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智商和情商是不同的,是有区别的。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情商就高,情商高的人不一定智商够用?有没有两全其美?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人呢?肯定是有的。

相比较而言,一般智商高的人,也一定具备一定的情商。因为大脑细胞生长在一个脑壳里,形成、发育的基础也差不多是相辅相成的。

人的潜力是大而无限的,所以开发智力是很有益处的。谁生出来都是一张白纸,对于外界的事物都不是先知先觉。知识结构,思想文化,道德品质,能力素质等,都是后天灌输教育培养出来的。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越来越重视教育。但教育的种类很多,教育的内容也不同,教育的目的和社会意义就更不一样了?教育什么样的人?各有各的回答。大多数家长的思想,一般会这样认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国际社会就流行出现了早期教育。目的就是通过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达到开发孩子智力,情感交流等行为能力。

早期教育在国际上出现并流行差不多36-7年的样子,是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时限之前,对婴幼儿实施的提前教育。或者说,在孩子还不具备正规教育和不能接受一般性教育之前,提前进入了“教育”阶段,这大概就是我们普遍认为的“早期教育”。

早教到底好不好?到底有什么益处?孩子能受到教育吗?我想,可能会产生一般意义上的实际效果。

我们目前的社会和家庭现状,普遍性的多数的还是独身子女比较多见。在我接触的人群中,家有二胎的很少很少,可以说,不足六分之一?

独生子女的家庭成长环境,在只有父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和少量亲属的家庭里,每天接触、伴随孩子成长的几乎都是大人。亲属周围很少有同龄、同时期的小朋友,特别是居住在城市的孩子。有的地方虽然住在一栋楼里,邻里之间漠不关心,老死不相往来,有的甚至家住对门,相互生疏都不认识。

孩子只有到3岁以后上幼儿园了,才与周围的小朋友发生联系。很多小孩子到一起不会相处?不会玩?甚至把挑衅、打架、踢一脚、给一拳、打对方一巴掌,当成是“友好”和相互“玩耍”?

如果家长和家庭不重视和不实施教育,智商和情商的发育就很有限。家长大方一点的,有包容之心,善于对自己孩子经常实施教育管理的会比较懂事,有文明礼貌,知道与小朋友相处,要友好相待;家庭不注重教育自己孩子的家长,小孩子也不懂如何与他人相处?

有的小孩子不懂事,做错了事,大人也不加以限制,还袒护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有的家长怕自己孩子在外面吃亏,还告诉孩子:“谁打你!你就打他(她)!你不打他!回家我就打你”!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坏习惯,是很难改正和克服的。甚至做错了事情,并不认为自己是的错,这对孩子是没有一点好处的。俗话说:“吃亏是福”,小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想象的实际问题,大人要注意教育积极引导才是。

而早教正是在婴幼儿成长的这一时期,加入了教育培养孩子的行列。早教不是一对一的教育,不是各行其是的教育。早教是通过一种集体式的幼儿娱乐活动的启发式教育。

早教老师把几个或若干个孩子由家长带领,围坐在老师身边,用传递信息和体验诱导的传授方式,传播给婴幼儿来自外界的信息。老师用婴幼儿习惯的语言方式,组织孩子们做游戏活动,讲述一些基本道理。

通过集体活动,让孩子融入一个他们看似比较欢悦的集体。大家平等,席地而坐,听信老师的传授。老师、大人与孩子之间取得基本的信任,让孩子在这种宽松交流的环境里有安全感,不再害怕与陌生人说话,提高婴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孩子在家长的携带下,接受外界给予孩子的信息传递。或是语言的、或是音乐的、或是运动方面的、或是图画美术的,增长孩子对来自外界的接受能力。

通过这些信息传递,让孩子无形中入脑、入心,融汇起来,构成点滴的知识层次,这是对孩子的智力启发。

当然,孩子的年龄层次不同,发育不同,对外界给予的信息感受力和接受程度也会出现不同的差别。这并不为奇,大人和家长也不必为此较真,只要参与,就会多少有一定的收获。

在婴幼儿接受智力开发的同时,对孩子的情感交流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集体活动,会让孩子早期融入一个群体之间。人类本身就是群居动物,融入集体对未来融入社会,适应不同的人群,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和联系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孩子与他人交流,适应人群,“接地气”。

在一个相对的集体环境下,孩子自觉不自觉地也会学到相互融合的理性和常识。

一、相互包容。孩子在一起玩,肯定有碰撞,不是故意碰倒的,大人教给碰倒别人的小朋友,说声“对不起”。另一方的爸爸妈妈或家长大人有颗包容之心,代替孩子说一声:“没关系”。无形中让孩子知道,谁犯错误都是难免的,要相互谅解,包容他人。

二、相互沟通。大人家长为了孩子走到一起,从不认识到相互认识。一般聚在一起,都要关心地询问一下:“您的孩子多大了”?然后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是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小哥哥、小姐姐之类的。让孩子自己了解,人与人之间有尊敬的称呼:“哥、弟、姐、妹”。相互走到一起,要沟通交流,而不是没有礼貌的“哎!哎!哎!”

三、相互谦让。早教的教室是一个个娱乐或游乐的场所,具有一些婴幼儿喜欢的玩具、图书、活动设施等。玩具只有一个,有时候两个、三个小朋友碰到一起都想玩一个玩具,怎么办?要按规则办事。“先来后到”、“礼尚往来”、“相互谦让”,而不是相互争夺。特别是大人,不要像“孩子”一样,参与进去,搞不好,家长要打起来。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大人做出表率,孩子们自然而然也跟着学会了“相互礼让”。“他先拿到的,让小哥哥先玩,小哥哥玩完了咱们再玩”;如果自己孩子手里有什么玩具,可以告诉孩子互相换着玩;同时抢一个玩具,家长要告诉孩子:“你先玩滑梯吧,一会儿再玩小汽车”,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些教育培养,自己孩子在家是绝对遇不到的,只有集体场合才能遇到,这也是早教的机会。

四、相互帮助。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大一点的父母要告诉孩子,把小弟弟或妹妹扶起来,有的小孩子还真会去扶一把。

五、相互尊重。早教的场合,一般家长还是彬彬有礼的,还没有见到一些不文明的家长。到了教育场合,家长做好了,孩子才能跟着学好。不仅是早教老师对孩子产生影响,家长也会在早教的环境中对孩子产生影响。走进早教学校,有的家长会教孩子遇到老师,要问:“老师好!”课程结束,会告诉孩子,和“老师再见”!孩子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会慢慢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相互之间要有礼貌。老师也会有一些文明礼貌的行为影响孩子,老师也会与孩子们相互致以亲切问候。

六、语言交流的环境。早教有语汇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语言学习与交流的环境。婴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和会话能力,多以大人为榜样,从大人的口中学会语气与讲话方式。

外界的语言也能刺激婴幼儿大脑中的语言中枢发育,孩子的成长靠的是模仿能力,说话也是如此。

大人说四川话,孩子肯定也是四川口音。我就碰到一位,在北京居住的4岁小女孩,她奶奶一直带她。她奶奶一口湖南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懂,这小女孩满嘴都是湖南话,我也听不懂?见到此景,我好奇地问她奶奶:“您说湖南话,您孙女能听懂吗”?她说:“能听懂,孙女在家说湖南话,她爸爸都听不懂,就我能听懂”。我问:“她爸爸是哪的人”?她奶奶告诉我:“她爸爸是陕西人”。这就是语言沟通的环境与魅力,无论何种何地的语言?无论是文明的?或是不文明的语言环境,都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早教的方式方法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智商,也给予孩子提高情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所以,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早教,对提高孩子情商更为有利和有益。

有一位经过早教半年、刚刚两岁的孩子,到一个新的早教环境,游泳训练场地。他一点都没有生疏感,游泳馆的工作人员阿姨一抱就跟着走了,他知道工作人员抱他是干什么?与游泳教练员接触没有一点生疏感,不惧怕其它变化的生疏环境。在游泳池,教练老师教什么动作,他就跟着比划什么动作。工作人员称:“这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不像有的孩子,刚来不熟悉,看见生人就哭个不停”。这或许就是早教意义上的结果。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大致在几个月到3岁之间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 参与婴幼儿的早期教育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早期教育有一定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适合婴幼儿的身体锻炼和运动娱乐 并保证一定的安全性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现在多数城市家庭还是以独生子女为多见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到早期教育环境下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特别是性格成长上能学到在家学不到的东西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这是我在早期教育学校唯一见到的一家两个孩子 姐姐和弟弟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独生子女在早教学校可以在一起互相玩耍 学会团结友爱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孩子们围在老师面前听述老师授课 开发孩子年幼的心灵与智力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从孩子们用心听老师讲故事的情节上看出孩子们的好奇心 早教完全是可以开发的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只有一个玩具怎么办?大人教给孩子要互相谦让 这些人与人的交往形式在这里可以学到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孩子在大人的携领下 练习走平衡木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孩子在练习蹦跳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早期教育孩子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这里大致是1岁半到3岁之间的孩子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们的接触 大人也在交流 对孩子也是会有一定影响的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接受过早教的孩子会和老师交流 没有经过早教的只听家长的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由此看来 早教对婴幼儿的成长有六大启蒙益处

对早教意义上的探讨  早教对婴幼儿成长的“六大”启蒙益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