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大学生因厌世杀人,压力是直接凶手?教会孩子正视压力是关键
压力有着非常特殊的滋味,如同云霄飞车,你可以转身离开,去玩简单的,也能硬着头皮坐上去,再在尖叫之后轻松地离开。
——刘墉
景芳去接上小学二年的孩子下课,在等待放学的时候,听到旁边几位爷爷奶奶模样的老人正在讨论孩子们的学习,一位爷爷说:现在的孩子读书真的太辛苦了,每天我都不能看电视,吃完饭就要去找邻居聊天,怕会吵到孩子。另外几位老人也纷纷附和,都表示不敢再给孩子压力了,生怕孩子负担太重。
景芳听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前几天看到的新闻:一名19岁的大学生杀死了网约车司机,之后自称是厌世导致心态不好。景芳不禁有了联想: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所有的家人都尽力呵护,照顾他,如同生活在蜜罐里,虽然有学习的压力,但是却不懂得释放压力,以后长大了是不是都会有偏激的思维模式呢?今天我们来聊聊压力带给孩子的影响以及如何面对压力。

压力带给孩子正面影响
其实,压力也有好的一面,能够给孩子带来正面进取的印象。现在的升学压力其实在我们身边是一个不遮掩的事实,提升教育质量,就必定会要求学生素质,不管是不是为了考而学,像苏明哲在《都挺好》当中说的:对于没有背景,没有金钱的寒门子弟来说,考学是最好的出路。学校的压力已经提前,进入小学开始就明显感觉到节奏在加快,压力大,但是却不得不迎头而上。如果孩子从小不懂得学会去排解、消化压力,十几年漫长求学之路如何撑下去?

1、有压力的孩子更有动力,更好强
有些孩子似乎拥有天生的乐观心态,对于学习上带来的压力并不以为杵,反而会变成动力,更加努力,这种孩子天生有种不服输的心态。
著名教育家叶澜有位邻居的孩子小景就是这样的存在。小景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去了趟美国,回来之后就下定决心要考托福,尽管他的成绩在班上非常优秀,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在考托福的同时他还要面对自己刚刚升入初中的紧张学习生活,家长老师都觉得他就是小孩心气,担心他托福没考好,学习成绩又跟不上,特别是他的父母,并不希望他那么早出国,因此三番五次找他谈话,并希望他能放弃托福考试。小景在父母不支持,托福难考,学习压力三重大山下坚持自己的理想,直到通过托福考试,在初二直接到美国私立初中学习。

如果能够将压力转化成动力,这是一个孩子成长路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台阶,这对他以后人生的选择、成长都至关重要。
2、有压力的孩子更自律
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心目中想要成为班级第一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专注力都高于其他成绩一般的孩子?别看孩子小,如果他们的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爆发出来的自律会让成人都惊讶。
小景为了考好托福成绩,即便假期面对家人给出的超有诱惑力的度假都能拒绝,心无旁骛的将考试排在第一位,这样的自律,试问几个成人能做到呢?

3、有压力的孩子目标明确
首先小景能够考出好成绩,我们必须承认他的目标相当明确,从第一次出国之后就立志要考托福,目标直指美国中学,这样清晰的思路让他将压力变成了动力,让自己更加努力,并且取得了双赢。这种孩子内心深处更多的想法是要通过全力尝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身边有这样的孩子时我们总是感叹这是别人家的孩子,不怕压力,愿意尝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孩子的背后都有着高明的父母,他们给予孩子的不是干涉和武断,而是指引和开导。

压力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
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巴特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在压力面前,大部分孩子都会出现各种各样负面反应,再优秀的孩子,年龄和经历的劣势让他们也有可能变了样子。”孩子压力过大,容易出现的负面情绪大约有这几种:
1、容易钻牛角尖
自己给自己施加过多压力的孩子特别喜欢钻牛角尖。一方面,他们性格强,事事要拔尖,但是现实是,一山还有一山高,总会有比拟优秀的人出现的。在学校里,面对的范围小,可能被超越的几率不高,还可以忍受,但是出了社会就不一样了,比拼的不仅仅是智商,还有情商、反应能力等等综合素质,在这种压力下,如果孩子还只是一味的好强,自己给自己施加额外的压力,最后的结果是心理崩溃,患上抑郁症,或者走向极端。

2、心胸狭隘
另一方面,这样好强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尊重别人,无法接受他人的优秀,容易伤害别人。他们觉得自己就是理所应当的第一,而对于比自己优秀的人,他们往往会产生怨恨,时时针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心胸狭隘。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对他人产生伤害,就像本文开始的那个大学生杀死司机一样,只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压力而采取极端做法。

3、胆小懦弱,喜欢逃避
别人的孩子太优秀,家长怕孩子给自己施压过重,而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却更加逃避压力,这种情况有吗?儿子正在读初一的源源妈就不断咨询这个问题。儿子从小到大的性格似乎就特别乐观,对于学习从不主动,对于成绩从不强求,物质、精神鼓励一概不屑,望子成龙的源源妈从开始的棍棒教育到后来的交换交易,一直到束手无策,所有老师对于源源的评价就是太幼稚,没有紧迫感,乐观开朗。这样的孩子有毛病吗?似乎在别的家长眼里,这样的孩子也挺好的,乐呵呵的,考差了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是源源妈却非常焦虑,源源是害怕压力带来的比较,他一直在逃避,用这样的方法是自己置身事外。

因此,如果家有优秀的娃,父母不能掉以轻心,从小要赞扬孩子有这种化压力为动力的良好精神,但是也要适时开导,不要为自己施加过多压力,能够在压力中达到顶峰享受登顶的胜利最好,无法承受的时候,能够潇洒的走开也是一种最聪明的做法。
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压力
1、正确开导好强的孩子
芳芳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是一个个性相对自律并且喜欢名列前茅的孩子,每次考试要求自己一定要考到95分以上,如果达不到要求,还会掉金豆子。这天由于考试的一时粗心,芳芳没拿到班级前3名,回家的时候正在伤心,爸爸妈妈正忙着安慰,奶奶来了。奶奶问清楚之后,就笑着对芳芳说:你每次都考前3名,别的同学都没机会了,这次就算是给别的同学进入前3的机会了,你也是做了好事,这是值得高兴的呀。
芳芳听完觉得有道理,不再哭了,芳芳的爸爸笑着说奶奶:别人家的大人都是希望自己孩子考第一,你倒好,劝她给别人机会。其实奶奶才是真正懂得孩子心理的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心理素质好的孩子,在许多情况下,优秀是他们给自己贴的标签,只要一次没有达到顶峰,他们就会脆弱得仿佛天塌了,这样的孩子以后工作了,在社会上会很难立足。

2、分析孩子逃避压力的原因
对于喜欢逃避压力的孩子,仔细观察,在身边还是很多的,特别是父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一代人父母由于子女少,过早的就从教育子女的琐事中脱离,到了有孙辈的时候,往往更加宠爱,溺爱程度丝毫不弱于上一代的独生子女。而更可怕的是,这一代的孙辈几乎所处的家庭条件都相对较好,爷爷奶奶有退休金,父母工作稳定,从小物质生活优越,对于外界的诱惑根本不起作用,从小的生活在他们眼里,好吃好喝就是理所应当,这样的孩子从懂事起,就不懂得压力,也没有压力,等到了就学时候有了升学压力,他们并不是不懂,而是本能的逃避。

3、帮助孩子分担压力
不管孩子过去的生活如何,将来都是要自己独当一面的,父母不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也不能一味躲在父母身后。作为父母,要勇于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现象:80后在自己人生中已经缺失了很多选择的机会,作为乖孩子,许多人习惯了听从父母的安排,包括自己的婚姻。
源源妈本身就是个例子,从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多的关注自己,从升学、工作、结婚对象,都是家人关注并且参与进来,直到有了孩子,长辈们觉得她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怎么可以照顾好孩子?于是源源从小就是和老人待的时间多于父母,而源源妈习惯了当乖乖女的角色,在教育孩子和父母起冲突时,会选择忍让逃避,在孩子面前权威性低,指导性少,孩子自然不可能和父母有过多的沟通。
很重要的一点,在教育孩子时,父母本身就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压力,不管老一辈如何强硬,作为父母自己有必须坚持的一条底线: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只有父母自己不逃避压力,自己去面对压力,解决压力,才会给孩子的思想带来洗礼,有彻头彻尾的改变。

4、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有些孩子会不能直面挫折,不敢犯错,父母要告诉孩子:错,才是走向对的下一站。
刘墉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中说“不要害怕错误而不敢去承受压力,有时失误会让你获得更好的机会,纠正了错误才会有新的突破。”
小星转学后来到一个新的学校,这里大家都喜欢打篮球,但是小星的球技并不好,以至于体育课上一直被同学嘲笑。小星爸爸知道后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学校里乐团正在演出,最后高音部分结束后,演出就要圆满落幕了,可是这个时候却从高音部分提前传来了一声高亢的声音,一位女同学失误了。演出尴尬的结束后,乐团指挥要刚才失误的女同学站出来,女同学以为自己要被淘汰了,满脸通红的站了出来。没想到指挥老师却激动的说,我太久没有听到这么圆润饱满的声音了,你真是一棵好苗子!于是,这位女同学成了指挥老师钦定的学生,细心教导,最后成了有名的声乐家。

压力并不全是不好的,学会正视压力,面对压力,消耗压力,才是一生受用的方法,而父母的指导更是这个过程中重中之重的环节,一起正确面对压力,避免压力带给孩子的消极影响。
加入J妈粉丝圈点击加入,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