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高空修电俩小时,儿子寒风中睡着:孩子的付出并不比父母少
人民日报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让无数父母为之动容。
陕西汉中汉台区一家属院附近电线杆起火,国家电网汉中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成员董红亮
收到抢修命令后,来不及将孩子托付他人,带着3岁儿子赶赴现场。
单位同事看室外温度太低,怕孩子冻着,想抱孩子进车里休息,小卖部老板也提出要带孩子进店里暖和暖和,都被孩子拒绝了。孩子说:“我要在这里看着爸爸!”
这样暖心的一幕,让无数人泪奔,大家纷纷为孩子点赞。这样的守护与陪伴,是新一年来最感人的瞬间。

01
在对待孩子这个问题上,父母往往存在两种认知。
第一种,只有父母在为孩子付出。我们学习育儿知识、给孩子报兴趣班、外出打工赚钱、买学区房,这些都是为了孩子。
我们也习惯了听别人说,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并因此沾沾自喜, “我付出了这么多,我多伟大”。
正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付出地多,所以我们一味地要求孩子必须听话。只要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我们就会说:“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第二种,就是我们以为自己给了孩子无条件的爱。许多父母把“只要你好,我就好,别的什么都不图”挂在嘴边。可是,我们的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吗?
想一想我们平时说过的话。
“你要是这次考试考得好,我就给你买玩具。”
“你就不能理解理解妈妈,我天天早出晚归,是为了谁啊?”
我们以为自己是无条件地在为孩子付出,实际上,我们每一次对孩子的要求,都是在和孩子谈条件。

02
面对孩子时,我们总是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孩子也在为我们付出。我们在给予他们爱的时候,一样也在收获来自于他们的爱。
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个事实,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生活。我们觉得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却忘了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
举个例子。在许多家庭里,父母的感情早就已经破裂,但是他们不离婚,而是选择在一个屋檐下貌合神离地生活。之所以不离婚,是因为他们觉得不能让孩子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样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不好。
自己的生活都没过好,还担心孩子的未来?我不知道,这样的父母伟大还是自私。不过,我不得不提醒这样的父母,你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是你的目标却实现不了。
孩子是比我们小,但他比我们更敏感。父母之间的关系,真的充满了爱,还是压抑、伪装地凑合在一起,孩子一清二楚。父母以为隐瞒成功,孩子却为了配合我们也在演戏。他们装做什么都不知道,却比谁都清楚。
有一个学生来找我咨询,他问我:“老师,你能不能替我对我的父母说一句话?”
我问他,希望我说些什么。
他告诉我:”你就告诉他们,让他们离婚吧,不用为了我,委屈自己了。我已经长大了,不论他们做什么样的选择,我都爱他们。”
在付出这件事情上,孩子做得比我们好太多。当我们以为自己为了孩子,在忍辱负重的时候,其实给孩子带来的也并不是爱,而是伤害。

现代心理学将孩子遭遇的创伤分为两类:
一类是极端事件带来的创伤,比如暴力、虐待、霸陵、性侵等;
另一类则是孩子长期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不到父母的反应和情感上的回馈后,造成的心理创伤。
后者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并不比前者程度轻,这种创伤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贯穿孩子的一生。
有的父母打着爱的幌子,装作看不见这种创伤,还试着感动了自己……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03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也许,世间的大道理,孩子的确不懂,但是在爱这件事情上,孩子懂得不比我们少。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最爱他;他们更知道,为了他爱的人,他可以什么都不要。
我儿子豆豆,现在还不到三岁。前两天,我给他扒柚子吃。
柚子是豆豆最爱吃的水果,快要吃完的时候,我说了一句:“就剩这一点儿了,赶紧吃了吧。”
豆豆说:“最后一口得留给妈妈,妈妈还没吃着呢。”
我感到很惊讶也很感动。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你吃东西要给妈妈留一口。作为一个自以为懂得很多道理的成年人,我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做到,但是不到三岁的孩子却做到了。

网上曾经有一个测试,让妈妈和孩子为彼此打分,满分是十分。
妈妈们因为孩子哭闹、不听话等等各种原因,给孩子打了5分、6分、8分。
但所有的孩子都不假思索地给了妈妈们打了10分,还有一个孩子给妈妈打了一万分。在孩子眼里,妈妈都是完美的,什么问题都没有。
我们要去感谢孩子。当我们要求他们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孩子却从来没有要求我们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孩子的付出,比我们还要多。
电影《找到你》在结尾的时候,姚晨饰演的母亲李婕有这样一段独白:“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其实,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只是在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而已。最该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带父母成长,让我们体验到一种毫无戒备的,甚至可以献出生命的爱,那是一种自由。”
亲爱的孩子,谢谢你。

陆北老师专业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温暖的陪伴。欢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儿烦恼,陆北老师将陪你一起面对解决。
本文由陆北老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