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护孩子不是爱孩子,请家长大胆放手

文 / 超能妈妈
2019-04-12 13:23

现在的80、90后父母都非常宝贝自己的孩子,不希望自己儿时因为受物质条件、父母文化程度所限而吃到的苦再让自己的孩子在尝一遍,各个都卯足了劲,将自己手中最好吃的、最好用的都统统塞给自家的娃,孩子要玩具,满足;宝宝想要星星,恨不得立马摘下来,给;想事事都替孩子做,生怕孩子受伤……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反而会让抑制孩子的成长,阻碍孩子成长道路,甚至隐形中伤害着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难道爱孩子有错吗?我怎么可能让我的宝宝受伤!

其实,过度保护孩子并不能让孩子得到幸福,即便得到幸福,这幸福也是一时的,如同泡沫,看上去华丽无比其实只能留存一时,手指轻轻一戳就破了。

孩子就像幼苗,而你给孩子的爱就像给幼苗浇的水,你总是在你的保护圈里给幼苗浇水,总是害怕外面的世界会伤害他,所以幼苗没有在阳光下感受到过风的历练,他的躯干就不会坚挺,叶子也不会变得碧绿。

过度保护孩子就是在溺爱孩子!

问题来了,怎么做才能有效锻炼孩子,不过度保护他呢?

一、不包办孩子的生活

经常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多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对生活的兴趣以及生活技巧。五岁的孩子应该已经学会自己吃东西;系鞋带;穿衣服;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记得住家长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能与陌生人沟通会问路。

这里举几个反面例子:

比如:①两岁能够自己吃饭,但是怕孩子自己边吃边玩将衣服弄脏就选择喂孩子;

②两岁半可以自己穿衣服,却因为觉得孩子穿衣穿的慢而动手帮孩子穿衣服;

③三岁要上幼儿园,但是怕孩子背的书包太沉累着孩子,就选择替孩子背书包。

④甚至抱着孩子去幼儿园,过度保护式育儿剥夺了孩子日常锻炼机会,后果就是孩子 过分依赖家长,甚至影响到孩子的脑部发育,导致孩子行为幼稚动作笨拙。

二、不过度限制孩子的行为

经常带孩子去户外玩耍,并在家长的可控制范围内,让孩子尽情的跑跑跳跳,不要因为怕孩子玩沙子泥巴弄脏衣物、接触细菌而拒绝孩子在自然环境里玩耍。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以外的活动,多于同龄人接触,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以及独自行动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心里会充满阳光,拥有一个自信乐观的性格,遇事不慌张,做事沉着稳重。

美国实验调查发现,儿童也有自己的社会性,儿童的社会性是在孩子们之间日常的接触中一点一点形成的,当孩子离开父母,尝试参与家庭以外的活动,会逐渐学会适应集体规则。人际交往不局限于家长的孩子往往会拥有良好的共情能力,善于感受别人的情感,变得体贴善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