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被打了”,这3位妈妈的不同回应,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小的时候,难免会与同龄人发生冲突,而孩子被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孩子还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时候往往会向家长求助,家长的第一反应,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

第一位妈妈:“打回去”
有一次,小军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哭着回到了家。他跟妈妈说了自己被打的过程,只是因为那个小朋友要玩自己的玩具,小军没给,结果就被打了,而且动手的还是一个小女孩。小军的妈妈很生气,觉得小军太窝囊了,竟然被一个女孩子给打了。直接就对小军说:“打回去!不能任由女孩子欺负”。可是小军又怎么会动手呢?听到妈妈这样说小军哭得更厉害了,因为小军原本就不喜欢打人。

第二位妈妈:“买点好吃的,求和解”
前几天,小辉被自己的同桌打了,哭着向妈妈倾诉。妈妈知道以后,就去学校了解了那个学生的情况,原来这个孩子一直有打人的习惯,不只是打同学,有时候连家里人也打,其实这个孩子已经被老师教育过很多次了。

小辉的妈妈弄清楚之后,就对小辉说:“那个孩子没有教养,咱不能跟他一般见识,妈妈买点零食,你拿去给他吃,这样以后就不会打你了。”可是过了没多久,小辉又哭着回了家……
第三位妈妈:要反击,但不要使用暴力。
小晨有一次放学,哭着跑回了家,妈妈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被同学欺负了。小晨班上有两个比较调皮的男孩子,他们看到小晨长得漂亮,总会拿水彩笔往小晨的脸上画涂鸦。小晨很难过,想让妈妈帮她教训那两个男生。

妈妈听完小晨的话,思考了一下,然后对小晨说:“你舅舅小时候也被欺负过,有一天,你舅舅打了那个同学,对方就不敢再欺负他了,可是你舅舅也因为这件事受伤了。”
“欺负同学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妈妈会向你的老师反映这件事,但是你也要记得不能让别人这么欺负你,你要大声告诉他们欺负你的后果,让他们不敢这么肆意妄为,可是要记得一点,自己千万不要动手。”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被别人打的时候要学会“反击”,但是却不能使用“暴力”,能够起到威慑作用就可以了。你家孩子被欺负的时候,你都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