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说话的音量,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质量,值得家长看一看

文 / IF枕边育儿
2019-04-13 21:23

邻居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每天晚上都能听见家长批评孩子的声音,有的时候这位父亲的怒吼声,几乎整个楼层都能听到。经常听到他抱怨白天忙了一天工作,晚上一看孩子的作业题写错了就非常生气,怎么讲孩子都不会。其实孩子的作业经常拖拉,和家长也有关系,邻居没有耐心的给孩子讲解,他大声呵斥,孩子都被吼蒙了,写作业自然越来越慢。现实生活中,这位父亲也是一个性格急躁大嗓门的人,这样的环境怎样么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呢?

蒙台梭利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家长应该降低音量孩子说话,才能让其高质量的成长

1、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同事说上周日姐姐给女儿买了一双新鞋送过来,孩子一副懒洋洋不愿意配合试鞋子的态度。好不容易试完了,然后她问女儿,感觉鞋子怎么样,孩子低着头半天没有说话。同事当时怒气冲冲的说:“别人给你送东西,喜不喜欢你都不会说,哑巴吗?一点儿礼貌都没有。”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姐姐在一边尴尬地说,孩子可能哪里不舒服,或者是不喜欢这个款式的鞋子,你好好说话训她干什么?于是同事耐着性子和孩子沟通了一下,原来女儿不喜欢这个颜色,但是又不敢说。最后姐姐带着孩子又去换了一双鞋子,开开心心的回来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对家长的态度。所以说,家长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才能够解决问题。

2、父母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在综艺《少年说》中,有一个女孩哭着控诉自己的妈妈:成天拿自己和别的同学比,从来都看不到我的努力。母亲却表示:我一直都不断打击女儿,因为这个孩子的性格不打击就会飘,必须要打击她。最后,这个女孩儿说自己的性格,根本不适合打击哭着下了台。很多网友表示,自己和这个女孩儿一样,从小在父母的打击中长大。

很多父母都忽略了这一点,语言上对孩子的打击嘲讽,会让孩子的性格懦弱自卑。每一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那么就请多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再打击他了。在鼓励信任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更加阳光自信。

3、家长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家长多数都认为,孩子是我生的,一切我都有权利来决定。但是我们的孩子也是有独立思想的,总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或者会在某一天突然爆发。

Ps:父母不是孩子的领导者,而要适时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家长多换位思考一下,理解孩子的感受。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和父母打开心扉,彼此信任,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总结一句父母对孩子说话的音量,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质量,值得家长看一看,你认为呢

枕边育儿寄语:

哈佛医学博士说:语言暴力改变大脑结构,对孩子影响太可怕了。家长讲话的音量适中,也是一种修养,这对孩子更是一种言传身教。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父母对孩子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训斥。愿我们的孩子都被世界和爸爸妈妈温柔以待,您觉得这样可好?

高级育婴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一位西南大学儿童心理学专业的妈妈,专注育儿、孕期、新生儿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