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美德看似礼貌,实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很多父母不经意就犯

文 / 儿科医生鲍秀兰
2019-04-18 00:51

中国一直以礼仪之邦自居,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教育孩子以礼待人,很多家长都是从小就开始教育孩子,更多的家长从胎教就开始抓起,给胎宝宝讲一些寓言故事,想让自己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让他们成为人见人夸的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礼仪礼貌的时候,往往都会忽略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就像以下几种所谓的美德,在很多时候对孩子而言,是最大的伤害。

1、谦让而不是刻意的谦让

在生活中,或许你可以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训斥孩子:“你是哥哥,要让着点弟弟。”然后结果就是大孩子一脸委屈,小孩子一脸得意。有时候这种刻意谦让,让很多真正熊孩子为所欲为,觉得自己可以任意欺负自己的哥哥或姐姐。虽然谦让是一种美德,但这种谦让不应该是强迫的、刻意的谦让。古有“孔融让梨”,它告诉我们要以礼待人,互相忍让,不要只想着自己。同时教育小孩子尊重大孩子也是家长一门重要的功课,父母不应该用自己的想法去做“你认为”的事情,更别以长幼尊卑作为孩子之间解决问题的标准,而是要就事论事,以公平的态度去处理孩子间的矛盾。更何况有时候这种刻意的谦让,其实并不能达到父母想要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大孩子心里觉得委屈,带着不情愿的心态去谦让!

2、强迫孩子打招呼

这可能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强迫式礼貌了。有时候家长就会觉得孩子在看到亲朋好友不叫人的时候就是不懂礼貌。其实,孩子不打招呼不一定是不礼貌,也许是因为孩子性格原因,又或许是第一次接触比较陌生的环境和第一次见生人比较容易害怕。这时孩子又被家长训斥不礼貌,内心的委屈其实不言而喻。其实家长要知道一个孩子真正礼仪不是体现在所谓见人打招呼上。如果孩子性格是偏内向一点的,可能就会很少打招呼,家长因此可能就觉得自己家孩子不懂礼貌,甚至因为一件不打招呼的事情上就给孩子贴上“不听话”或者是“不礼貌”的标签,于是一个笃定不爱打招呼的孩子就这样被家长强化出来了。其实可能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远比你想象得更加有礼貌!

3、逼迫孩子去展示自己

在父母日常聊天中,三句话准离不开自己家的孩子,只要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稍微有一丁点进步,肯定会成为父母炫耀的话题。还会时不时的就让孩子表现一下。其实这些都是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孩子的态度在他们心里已经不重要了。但是父母要明白,孩子并不是自己炫耀和脸上贴金的工具,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一味地被强迫,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反感和恐惧,严重的还可能给宝宝留下阴影。所以建议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去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以免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分方法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一定要多加注意,别让你的过分美德而害了孩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