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跳桥身亡:妈妈的一句话毁掉一个孩子

文 / 玉米婶
2019-04-20 16:24

4月17日晚上,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位17岁男孩突然冲出车门,从高架桥上跳了下去,紧追在后的妈妈,因为没有抓住男孩,坐地大哭。

事件曝光后,有网友指责这个男孩太脆弱,承受能力差,还说怎么玻璃心,就算长大到社会也是废人。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看了这些评论后,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从视频中看男孩从打开车门到跳桥,没有半点犹豫,用了不到五秒的时间,决绝的背影很让人心痛。

真的是孩子太脆弱吗?表面的脆弱不过是压死骆驼最后的一根稻草而已。

妈妈只是责骂几句吗?

据报道说,读高二的男孩当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事后又遭其母亲批评。悲剧发生前,母亲突然把车停在高架桥中间,开着双闪灯,不顾身边滚滚车流,下车去骂后排的孩子。

骂完之后,她回到前排,不知道又说了什么,孩子突然夺门而出,穿过公路跳下了高架桥。

有网友推测说:“根据我的经验,母亲肯定说了刺激的话,例如“你这么没用,有本事就去跳桥啊!”。”

悲剧已经发生,想必最难过的肯定是妈妈,作为一名母亲,我不想推测妈妈当时说了什么,但从孩子决绝的背影来看,妈妈一定说了特别难听的话。

就像有网友问:“我就想知道这妈为什么要在高架桥中间停车?”

这个提问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后台经常有人问,随着孩子越来越有主见,逐渐进入更年期的我们究竟该怎么和青春期孩子友好相处?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更年期父母撞上青春期孩子的文章,还被中国未成年网转载过,推荐给大家,一起来思考。

我被青春期儿子锁在了门外

文:玉米婶

1

王大姐说从女儿初二起,就有两件最头疼的事情:

一、习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经常都是一整天除了吃饭上厕所,都不出房门的;

二、“无聊”两个字就是她的口头禅,和父母看电视”无聊“,家庭聚会“无聊”,外出旅行很“无聊”,总之,只要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就是“无聊”。

有个周末下午,王大姐敲开女儿的房门说让早点把作业写完,明天堂叔结婚一大早就要过去,女儿甩给她“无聊”二字,随后砰的一声关门上锁。

晚饭时,王大姐又说了婚礼的事情,女儿依旧是“无聊”二字,母女俩吵了起来,彼此板着脸,都不开心。

女儿吃完饭丢下碗筷又准备进去房间,王大姐大吼了一句:“去把碗洗了。”

本来就一肚子火气的女儿更不耐烦:“无聊,就是不洗。”,转身进了房间门反锁了。

简直逆天了,王大姐气得使劲敲门,可女儿就是不开,她气得手直抖,朝着禁闭的门用力踢:“今天必须跟我说清楚,究竟有什么是不无聊的。”

疯狂的踢门声和嘶吼声吓得女儿打开了房门,王大姐扬起的巴掌被丈夫捏住了。

女儿绷直着脖子看着妈妈扬在空中的巴掌,两眼泪汪汪:“我都十五岁了,一点自由和尊严都没有,活着有什么意义,你打死我吧!”

女儿的眼泪和那句“你打死我吧”让王大姐很震撼,瘫痪的坐在沙发上,身体忍不住颤抖,自责,后悔,哭泣,不知所措。

2

作为一名青春期孩子的母亲,很幸运,我的儿子思想越来越独立,很少叛逆和唱反调。

不过“无聊”和锁门也会有,估计是大部分青春期孩子最明显的一个特征:

某次,我敲开儿子上锁的房门微笑着说,天气这么好,一起去公园散散步,他挠头皱眉“公园有什么可去的,无聊”,然后就把我锁在房门外。

某次,他独自骑车出去逛逛,开饭时还没有回来,我给他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等到他回来时,习惯性盘根问底的唠唠叨叨:“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接电话,不回信息?”

他匆匆吃了几口饭,放下碗筷略显不耐烦:“反正没干坏事”,然后又把我锁在门外。

某次,他递给我试卷签名,我看着分数和名次微笑,学习有进有退很正常,总结一下退步的原因,下次努力追上去就好。

“每次都是这几句话,我都听腻,无聊。”然后,锁门把我挡在房门外。

焦虑的中年父母遇上叛逆青春期的孩子,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经常都是一言不合就被他锁在门外。

3

我曾也质问过儿子“这也无聊,那也无聊,那你觉得做什么不无聊?”还怀疑过他经常锁门,鬼才相信是真的学习写作业?

儿子不仅没有正面回答,还非常的反感,惯用的一句话搪塞:“反正,我没有做坏事,信不信由你

我最看不惯他无所谓的样子,被气得头顶冒烟,但没有继续去逼问,而是转身就拼命的干活分散注意力。

冷静下来后,我问自己,儿子真的变得有那么差劲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不仅不差,而且越来越好,是我对他期望太高,对他太过苛刻了。

他知道我不习惯看天气预报,每次台风来临前,都会去把阳台上的花盆搬到安全的角落,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住校后也会提前一天打电话提醒我防范;

有一次我煲汤把水烧干了,家里全是糊味,他给我普及知识,防止煤气泄露,千万不要急着开灯,一定要先关煤气总闸,打开门窗,最后才开灯,这么做防止爆炸;

每次,我和先生闹矛盾,他总是安慰我,你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都不要想,就像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一样,好好睡一觉,醒来再做决定。

4

儿子这些暖心举动给我很多感动,也带给我思考,让我想起自己青春期的样子,远不如他。

最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每个假期的早晨睡得正香,就被妈妈杀猪般嚎叫催醒,然后用被子捂住头继续接受她的叨念,现在我耳朵不好使,估计就是那时给摧残的。

妈妈的数落和辱骂把一个人想睡觉时的满足,安逸,渴望,美好的感觉活活夭折了。实在受不了,我带着一肚子的怨气愤怒地爬起床,第一时间当然是争吵,还击。

孩子不就是曾经的自己吗?青春期,谁不是一路和父母斗智斗勇,相爱相杀的。

青春期儿子教会我,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有不同的烦恼,我们妥协的都是曾经的自己,爱浑身都是缺点的孩子,也就是爱不优秀的自己。

学无先后,达到为师,身教远比言传重要,千万别让孩子没有学会尊重和欣赏前,就先学会了批评和埋怨。

你越想掌控他,就越激发他的反抗,对你不理不睬,你们之间就越没有共同话题,愉快的时光越来越少,毫无亲密感。

5

青春期孩子是否叛逆与他自身调节能力有关,如果新能力和思维无法顺利过渡,会出现各种困惑和焦虑,还有挫折感;如果能顺利跨过这道坎,他的人生会迈进一大步。

从童年到少年是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他们每天都在接受新的东西,获得新的能力,有了新的目标和欲望,也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依赖父母了。

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是充满了冲突和混乱的,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点,做不到放权,很容易就变成了孩子的对立面,对他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太过干涉。

如果青春期孩子还是规规矩矩,对父母言听计从,毫无主见,那才是最应该担心的。

如果非要认为青春期孩子叛逆就是极端,不尊重,目中无人;反而会激怒他真叛逆,对着干,那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严重,根本没法沟通,对抗是必然的。

6

曾看过一个新闻,十五岁的孩子剃了一个光头回去,被妈妈骂了几句就上吊自杀了。

表面上看被妈妈批评了几句不算什么,实则上一定是积压了很多的怨气,这几句批评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的事情从无小事,一定要多细心,观察,引导,才能避免悲剧。

根正苗子不会歪,青春期是否越来越好,童年的教养还是很重要的,如果童年时的教育是正面良好的,就算青春期有些叛逆,也不必恐慌,终究会回到正轨。

父母必须清楚一点,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可能像幼儿期那么粘人,亲密无间了,他们更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也喜欢独处,会说“无聊”和喜欢锁门。

就如龙应台说:所谓的父子母女一场,就是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7

父母子女一场,只有今世缘,我们都是孩子在天生挑选的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孩子选择了我们当妈妈,并且无条件的爱着我们。

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无论他优秀与非,是否有出息,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深情并用心的爱着他们,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