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大“,三岁时这些事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别不在意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我们中国,3岁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年龄段。在国外也不例外,世界著名的早期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总负责人在《从出生到3岁》一书中写到: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的素质问题更加重要,而一个孩子出生后头3年的经历,对于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进一步说明3岁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的年龄,对孩子的性格进行塑造。
3岁前没有上幼儿园,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由父母来完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怎么做,才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呢?

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孩子出生后,在头三年,要至少有一个家长和孩子建立起牢固而亲密的关系,一般来说都是妈妈,当然也可以是爸爸,最好是爸爸妈妈都能全身心陪伴宝宝。孩子的生存需要家长的保护,孩子的良好发展更是离不开父母的教养。
人格心理学家埃瑞克·埃瑞克森认为在孩子的前8个月,孩子需要建立一种“信任感”,如果家长爱意满满的照顾自己的孩子,将会让孩子建立起这种“信任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特别黏妈妈,想独立占有妈妈,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满足,还可能发展成对大人害怕,缺乏安全感。这样的孩子未来将为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会比较差。

所以,家长要积极地陪伴孩子,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让孩子在充满幸福、爱意满满的饿氛围中长大,以后将会有极大的幸福感,会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纠正孩子的错误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放任不管,在孩子更容易听话的时候不管,到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将会更加难以管理。孩子很聪明,他会对犯错上瘾,会不断地犯错,并且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也要跟孩子讲纪律。
如果孩子犯错,我们不要不断重复的命令孩子、禁止他的行为,而是只需要重复一次,在孩子还不听话时,我们要采取行动,将孩子转移到另一个场景中。这就是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对于小孩子很有效。我们一定要言行一致,并且坚持自己的做法。当孩子继续犯错误时,不能对他迁就,建立起自己的权威。

我们要以身作则,告诉孩子哪些是正确的事,哪些是错误的事,从小让他建立起规则意识,知道对错,对以后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不把孩子宠坏
孩子6个月之前,会用哭声唤起家长对他的注意,我们应该马上进行安抚。但是6个月之后,孩子就会利用哭声“要挟”家长,如果我们对孩子过度关注,每次都会迅速回应,孩子的这种做法就会得到强化。以后,孩子会用哭声不断给家长带来麻烦。
所以,一般从4个月开始,就要有策略的回应孩子的哭声,分清孩子是真哭还是假哭,如果孩子在饮食满足、睡眠充足、身体舒适、身体健康、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还会发出哭声,他目的只是想多一些陪伴,如果我们自己爹事情跟家紧急,要告诉孩子等一等,让孩子明白自己被爱,但是也明白别人的事情同样很重要,生活里不光只有自己。

总之,“三岁定一生”,我们的做法决定孩子未来的走向,一定对这些事重点关注,作为家长,你都重视了吗?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