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被妈妈批评就去跳桥,亲子沟通中这件事有多重要?

文 / 名校资讯
2019-04-21 11:15

文:vipJr

身为父母,学会怎样与孩子沟通,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4月17日晚上,上海卢浦大桥上,发生了一件让人特别悲痛的事情。

一名17岁的男孩,突然从车里冲出来,在妈妈的眼皮子底下,跳桥身亡了。

据说,这名男孩是因为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遭批评后,妈妈开车带他回家,在途径卢浦大桥时,情绪失控的妈妈不顾滚滚的车流,把车停在了高架桥中间,竟然跑下车去骂后排的儿子。

不知道妈妈说了什么,让男孩情绪崩溃,冲下车来,愤而跳桥……

这样的新闻,光看着就已经让人感觉到心碎,真的难以想象,目睹儿子从自己身边跳下去的妈妈是怎样的痛彻心扉?

冲动是魔鬼,情绪能杀人。

这话一点都不假。

男孩的妈妈,如果能早点体察到孩子的情绪变化,不把车停在桥边,和孩子发生这样的口角,不用言语去刺激孩子,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罗伯·怀特说: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反过来控制情绪。

身为父母,学会并教会孩子控制情绪,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一、情绪失控到底有多可怕?

前几天,盐城一13岁少年,因为不服母亲的管教,母子二人在家里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少年一怒之下,用菜刀砍死了自己的母亲。

去年1月份,泰兴一9岁男孩,因为丢了一部手机,被情绪失控的妈妈殴打致死。

……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极端的情绪,会失控,会杀人。”

情绪,是亲子关系的照妖镜。

失控的情绪,就像冲出洞穴的魔鬼,害人害己,不但害孩子,还会反噬父母。

情绪管理在人的一生中太重要了。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的情绪能力往往与社会交往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那些善于控制情绪的孩子比较受欢迎。

每个人都要学会控制、转移和休整自己的情绪,才能让自己的情绪朝着良性发展。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为人父母者,更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循序渐进地对孩子的情绪进行梳理。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在长大后才能不会因为一点点的刺激和挫折就情绪失控。

我的一位朋友曾说,虽然知道吼骂孩子是一种错误的教养方式,但每次面对家里那个不肯好好吃饭,不肯做作业,还调皮捣蛋的孩子时,自己就会忍不住怒从心中来。

和孩子沟通中,情绪失控,是现代家庭存在的通病。

好的情绪管理,孩子需要,父母更需要。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明白,如何管理情绪,才能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以及引导孩子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积极的“暂停”,先处理情绪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不听话的孩子,你越是歇斯底里地大声训斥,孩子反而愈发不听话。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

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试着在坏情绪来临前,给自己也给孩子设置一个缓冲时间,设置积极的“暂停键”,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暂停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性质的,而不是惩罚和羞辱。我们设置暂停的目的,是允许自己和孩子在各自的情绪里待一会,给双方一个冷静期。

《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出,这个方法可以如此使用:当你的孩子出现难以对付的行为时,要问孩子“你觉得去你的‘快乐角’会不会好些?”如果孩子过于生气,或者说“不”,你可以接着问:“你愿意我陪你去吗?”如果孩子还是继续说“不”,你可以说:“好吧,我想我要去。”然后,你就去自己的积极“暂停”区。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的“暂停”,很少用在4岁以下的孩子。

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要以孩子的安全感为首要,看见孩子,体察孩子的情绪变化,自己去“暂停”区先处理情绪,然后再用“低声教育”和孩子沟通。

把“不”语言,换成“可以”

“不让你碰这个,你非要碰。”

“说了多少次了,不要乱扔玩具。”

“学习不要三心二意,要集中注意力。”

……

我们对孩子说“不”,孩子听到的是“控制”、是不被爱。

如果试着把“不”换成“可以”,站在爱的角度去引导孩子,孩子看到的则是满满的关心。

把“不让你碰这个”换成“可以小心点,轻拿轻放”;把“不要乱扔玩具”换成“可以把玩具收好”;把“不要三心二意”换成“可以专注一点”。

你会发现,只是变了两个字而已,但收获却大有不同。

孩子从一出生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虽然能力有限,但身体里却自带“探索功能”。

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难免会给我们制造一个又一个麻烦。然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阻止孩子,而是发出鼓励的邀请,用良好的情绪力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爱的注视下有规矩地去探索世界。

善用南风效应,走进孩子内心

朋友家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她在打扫女儿房间时,在书桌上发现了一封还没有写好的情书。

当时,她的脑子嗡一下就炸了。那个下午,她都坐立不安,想着等会女儿放学后,该如何开口去谈这事。

女儿放学回来后,看着满脸雀跃的女儿,她压抑着自己一喷而出的情绪,欲言又止……

第二天起床时,女儿发现床头边放了一张心形便签纸,上面是妈妈的字迹:“妈妈不小心看到了你的心事,但妈妈相信你能处理好学习和感情。”

出乎朋友意外,早饭时候,女儿主动找她坦白了“早恋”的事情,并和妈妈约定,会等中考完,用好的成绩去“表白”。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孩子都是有对抗情绪的,你若用“北风”式教育,他只会紧裹心门,甚至故意和你对抗。

但如果能在和孩子沟通前,先创造条件,和孩子产生连接,就能用温润的南风,吹开孩子的心门。

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说,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种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教育。

好的情绪管理,受益的是一个家庭。

无论何时,都不要做情绪的奴隶,更不要把孩子培养成情绪的奴隶。

亲爱的爸爸妈妈,从今天起,请试着用爱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和他们一起去感知和拥抱每一种情绪,让彼此在喜怒哀乐中,学会在情绪里成长。

生命如此珍贵,余生请好好珍惜,控制好情绪,有话好好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