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饭可能祸害宝宝,这3个坏处,会影响孩子一生!

文 / 恐龙快乐英语
2019-04-22 16:05

当孩子开始添加辅食以后,妈妈想自己安安静静吃顿饭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总是要看宝宝吃没吃,吃多少,食物掉了没,衣服脏了没。

要是再碰上宝宝不好好吃,大哭大闹,就别想吃饭了,只能跟在后面喂饭喂个不停。

有些家长觉得:小孩子根本没必要让她自己吃饭,弄的满地都是还吃不好,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用餐具吃饭了。

但事实上,喂饭是在给家长和孩子挖坑,它的负面影响,你现在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喂饭三大坏处

1. 宝宝失去了很多学习成长机会

宝宝吃饭,实际上是一种探索世界和认识食物的过程,通过抓握咀嚼,了解不同食物的颜色、形状、手感和味道。

比如说:面条又长又软,蔬菜有绿的、黄的、橙的,每一种摸起来,尝起来都不一样,

他们还会学习怎么去抓起软的、滑的食物而不掉落,怎用用勺子盛汤,怎么用筷子夹菜。

会用工具,自己吃饭的宝宝,会变得更加聪明。

而被喂饭的宝宝,这个过程中就失去了很多探索学习的机会。

2. 宝宝不能享受吃饭的乐趣

被喂饭的宝宝不能决定这一口要吃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享受吃饭的过程。

家长不停塞塞塞的喂饭方式,只会让他苦恼,没有丝毫乐趣。

自己吃饭的宝宝,能够决定自己吃什么、吃多少和吃多快,这会让吃饭这件事变得很愉悦。

而小时候愉快的、没有压力的就餐习惯,会让宝宝形成健康的饮食观,有利于他建立对食物的积极态度,帮助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3.宝宝不能独立,自尊心受挫

给孩子喂饭,容易养成依赖的心理,甚至还有孩子都七八岁了,还要家人喂。

有老师跟我说过一件事,一次,幼儿园里准备了大虾给孩子们吃,别的孩子都吃的很好的,有一个男孩却动都不动,反而哭了起来。

一问才知道,平时都是家里人给他喂饭,他自己根本不会剥虾,只能看着大家吃,非常伤心。

想让孩子以后能够独立、自信,有些事情,就像喂饭,等到年龄合适了,就该让孩子自己完成。

家长们注意这个大致的时间划分:宝宝8~12 个月开始尝试用手自行进食,13~15 个月左右开始尝试用勺子,18 个月以后可以更熟练地使用工具进食。

怎么让孩子独立吃饭

为了让孩子能够独立吃饭,家长们要注意这几点。

1. 管住自己想喂的手,归还孩子吃饭权利

如果家长总是想喂饭,孩子永远不能学会自己吃饭。

朋友家孩子念念,1岁多的时候本来已经能自己吃饭了。后来奶奶来带他,总是喂念念,就又给喂回去了,不愿意自己吃,总是让奶奶喂。

如果总是给宝宝喂饭,那他就不能建立自主去做这件事的意识,他会觉得喂饭是家长的事,不是自己的事,甚至会把拒绝吃饭当成和大人对抗的方式。

忍不住喂饭的家长们,务必要管住自己的手!

2. 不要介意孩子吃饭脏乱慢

脏乱慢是学习吃饭时不可避免的,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情况。

但要是图省事儿,不允许孩子弄脏而一直喂,甚至因为弄脏而有所指责,那吃饭的积极性就要被打压了,会让孩子抗拒自己吃饭。

有位妈妈就向我抱怨:唉,我家宝宝一直想自己吃饭来着,可我老公硬不让,说弄的到处都是,收拾麻烦,还说自己吃饭不用学,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了,为此我们还吵架了。

事实上,大部分一开始就放手让宝宝自己吃饭的父母,通常会发现脏乱慢的阶段很短,大人对待这件事的态度越放松,宝宝也会学的越快。

提前准备好餐巾、桌布,其实也没那么麻烦。

3. 建立规矩,严格执行

有时候,孩子养成坏习惯,不愿意自己吃饭,家长没办法,就打开电视,把动画片作为奖励,一边看一边喂。

这简直就是“自杀式”的喂饭,久而久之,孩子就一定要看电动画片才肯吃饭。

这样的情况,首先要改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建议从现在开始,全家人吃饭都要关掉电视手机,家长尤其要以身作则。

改变养成很久的坏习惯,孩子肯定会反抗,所以提前做心理建设就很重要。

在正式执行前,把规矩立下来并提前告诉宝宝,让他有个心理接受的过程。

超超马上三岁,也是不愿意自己吃饭,最近超超爸妈定了规矩,饭点大家一起吃饭,各吃各的。

孩子不想吃,想玩玩具,可以,但爸妈吃完,马上收拾碗筷,孩子饿了,但桌子上已经没饭了。

这是教育他,吃饭时间不吃饭,没办法,等下顿饭再吃吧。

孩子哭着喊饿,没办法,规矩就是规矩,不能给。

一星期内饿了几次,现在一听开饭了,自己乖乖的坐在饭桌上开吃了。

虽然有点狠心,但你的原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不能妥协,这样才能改变孩子的坏习惯。

这样辛辛苦苦,循循善诱的,是为了把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饮食习惯教给孩子,就从现在开始,别再喂饭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