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被别的小孩取笑是“胖妞”,我该帮她回击吗?

社 交 Sociability
Q:前几天,我带4岁的女儿在小区花园里玩时,碰到一个比她看起来大一点的女孩,我女儿很想跟她玩,可是她就是不带我女儿玩,还带着其他小朋友一起嘲笑女儿是“小胖妞”。
看到女儿难过的样子,我也很生气,强忍着没去教训她,只是把女儿带走了。
我不知道我的处理方式对不对?可我很懊恼没有及时站出来护住她,很担心这样会让我女儿的心理有阴影。我的示范会不会让她变得好欺负?
请问,遇到孩子被别的孩子取笑时,我究竟该怎么办?
简简周 一群孩子取笑或排挤另一个孩子,这种情况确实很糟糕,尤其这样的事还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不能理解,天真无邪的孩子之间为什么会这样,但这种情况确实在儿童群体里很普遍。
被嘲笑和排挤的孩子,会感到受伤、愤怒,甚至是自我怀疑,也很容易因此而产生自卑心理。
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小孩这样对待时,父母难免会感到生气、焦虑、担心……有些人甚至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暴力回击,最后导致矛盾升级,后果更加不可预计。
一般情况下 ,孩子之间的社交问题,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来处理,但如果事态超出了孩子可以解决的范围,家长当然应该干预介入,重点是要如何才能做到不粗暴地干预。
因为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新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取笑、排挤同龄孩子这样不友好的行为。
通常来说,孩子如果得到了充分的爱、关注和尊重,都能宽容友爱地对待其他孩子,而一个喜欢取笑别人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过于紧张且缺乏安全感。
他只不过是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麻烦,所以本能地把这些困扰投射到其他孩子身上。
他也许也曾经被取笑过,或者曾经因为看到别的孩子被取笑而感到恐惧,“与其被别人取笑,不如先发起进攻”。
而且在儿童群体里,这样的行为也很容易“传染”,更多的孩子会为了避免让自己陷入那样的境地,而先采取行动。
因此,很多父母和老师很容易采取的应对方式,比如对那个取笑他人的孩子采取惩罚、说教等措施,并不能真正化解这个孩子内在积压的情绪,反而会给他增添更多“他人不友好”的感知和体验。
在这个时候,成年人更需要保持理智和爱心。你可以第一时间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但仍然可以对那个“犯错”的孩子保持轻松、友好。
一个值得推荐的做法是,把孩子的取笑当作是一个游戏,然后,你可以直接蹲下去,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把对方的取笑对象转到自己身上。
比如,你可以语气轻松地说,“咦?小胖妞,这是在叫我的名字吗?你怎么知道我就是小胖妞?我就想当小胖妞。”
孩子会因为你的态度而意外,如果他们真的感受到了你的友善,也许会哈哈大笑,围着你叫“小胖妞”,这个时候,“取笑”的意味就淡了,轻松的游戏开始了。
这样一来,紧张的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无论是取笑别人的孩子,和被取笑的孩子,都会觉得松一口气。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孩子的内心也都是被赋能的。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发起一场游戏,带领孩子们一起痛快地追逐打闹起来。这样的游戏对孩子来说非常释放,还能让有攻击性的孩子迅速放松下来,表现得更加友善。
我知道,不是每个成年人在那样的情境下都能激发出自己的幽默感和游戏力,那也不必强求,你至少可以先阻止行为继续发生,把孩子带离现场,然后再帮他纾解情绪。
取笑别人的孩子,和被别人取笑的孩子,内心都有需要被疗愈的部分,他们心理堵着很多无处可去、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情绪。
如果你女儿在受到了不公平地对待之后,能够在你面前大哭、发脾气,甚至表达抗议,这其实是件好事。至少情绪不会淤积在心底,积淀成她更深层次的困扰。
同样,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取笑他人的孩子,他的议题会更深,你更不应该阻止和否定他的情绪表达。
允许孩子在释放自己淤积的负面情绪,无论是痛快淋漓地做游戏、大哭、甚至是发脾气,只要能有一个温暖的成年人,可以陪伴、接纳他,他就会慢慢从情绪中走出来,恢复思考能力,做出理智的行为。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常和孩子痛快地游戏、和他一起快乐地大笑、允许他流眼泪和发脾气,都能有效地减少孩子攻击他人的倾向。
因为这个被理解和接纳的过程,就是你和孩子最好的情感联结方式之一。
永远不要跟孩子讲大道理,道理讲得越多,越是徒劳;更不要以暴制暴,好孩子都是用爱教出来的。
- 今日坐诊 -

简简周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游戏育儿讲师、儿童游戏治疗师、亲子关系顾问
专栏作者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