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带娃是好事,但若有这几种行为,即使再苦宝妈也要自己带

文 / 儿科医生鲍秀兰
2019-04-28 20:49

现在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因为要工作,没有时间自己带孩子,就会让家里的老人帮忙照顾孩子。但是因为隔代人有一些观念上的不同,老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很可能会因为过分疼爱和偏袒孩子,不会严格指出孩子的错误,容易让孩子养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

所以家长就要在平时多关注老人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如果发现老人在带娃的时候有这几种行为,宝妈们可一定要重视了。

1、不加节制的满足孩子一切需求

老人普遍会对孩子百般宠爱,甚至会不加节制的满足孩子一切需求。老人总是会把孩子看成心头肉,平时老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会很有耐心和宠爱,很容易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喜欢吃什么零食或者想要买什么玩具,老人都不会拒绝孩子的要求。其实这样是不好的,老人爱孩子是没有错的,但是不要变成溺爱孩子。老人满足孩子一切要求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还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性格。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爷爷奶奶带出来的孩子,通常比较任性,脾气也不好,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如果家长如果不能及时的满足孩子,孩子就会各种闹脾气。要知道,孩子从小就不能惯,总是惯着他们,他们就不会懂得独立,并且还会养成一个自私的性格。

2、过度的偏袒孩子

老人总有想过度维护孩子的心态,甚至不允许孩子父母严格教育孩子,这就会引起很多家庭矛盾。如果父母在教育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干涉,孩子就觉得有了对抗的底气,不把父母放在眼里,做错了事情也不会反省自己。父母在孩子心里也就没有威严了,等孩子慢慢长大,就更管不住孩子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长辈一定要理性,不要主观用事,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受委屈,就支持他的所作所为,老人过度的偏袒孩子,只会让孩子分不清对错,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年轻的父母也要和老人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家人们统一思想,要让长辈知道现在教育水平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也就提高了,不能再用以前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了。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严格教育的,尤其是在小时候,如果给他一个太过宽松的环境,没有给他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哥价值观,长大了以后他会适应不了这个社会的,好习惯是需要从小给孩子养成的。

3、舍不得让孩子做事情

老人们都不愿意让孩子帮忙,一方面觉得是心疼孩子,另一方面怕孩子做不好,还得自己再做一次。其实这种教育观念是错误的,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溺爱,让他们慢慢变得懒惰,极其喜欢依赖他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有时候有些事情自己明明有能力去做,但因为自己不想或者不敢做,就会想要依赖大人。而老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就会因为心疼孩子,自己就把什么事都自己做了。比如孩子刷牙提前帮孩子倒水挤牙膏,还帮孩子穿衣服,叠被子。都没有给孩子自己尝试的机会,什么都帮孩子做了,这样直接影响了孩子自己动手能力的形成,还会让孩子的独立能力极差,什么都想依赖他人,对于孩子养成直面困难的性格也有很严重的影响。

那么你呢?你怎么看待老人带孩子的这几种行为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