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弑母案:让孩子懂事,其实是种残忍的教养

文 / 兰海说成长
2019-04-29 10:47

4月25日,轰动全国的北大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终于被抓获。就在昨天的头条新闻中,警方公布了案件初审的结果:

吴谢宇并不否认杀母,但对作案动机、犯案经过等核心问题采取了回避。只有在表达知识性话题时,才做积极表达。

三年前,当北大孝子吴谢宇成为通缉犯后,所有人都惊呆了。因为吴谢宇从小就是个“完美”的孩子。在所有老师、同学的眼中,教师家庭中长大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成绩优异、极其自律、体育出色、人缘极好、高考是状元、在北大读书期间GPA绩点排在最前面......这样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天之骄子,怎么也不会与杀人犯联系在一起。

怪不得在接受记者的匿名采访时,吴谢宇的同学坦言,就算相信自己去弑母,也不会相信吴谢宇会去弑母。

01

案件自三年前公布起,便引来众说纷纭。知乎上一位匿名用户的分析颇有几分道理:

吴谢宇和我见过的案件的凶手都不一样。他身上最令人困惑的是,人性的弱点在他身上似乎完全被隐藏了。在所有人眼中,吴不仅成绩极其优异,待人谦逊有礼貌,十分积极阳光,绝非是性格阴郁之人。

有位吴谢宇的高中老师评论,如果非说他有什么缺点,那就是他完全没有缺点。

如果弱点是影子,每个人都有影子。什么情况下人才会没有影子?一、头顶烈日;二、身处于黑暗之中,而吴谢宇显然是后者。

为了不让"他人"失望,他必须从小就展示出这样完美的一面。而这个"他人",很可能是他的母亲。久而久之,他被训练得在所有人面前戴着面具,没有一刻松懈。

2010年,吴谢宇的父亲病逝。其同学为母子俩筹集了1.8万元,被吴母婉拒。

这笔钱一直存在银行。1.8万并不是一个大数字,但吴母六年三次拒绝显示出她要强、清高,甚至有点儿不近人情的一面。

在父亲死后,福州一中曾试图向吴发放一笔助学金,但吴却选择了诚恳的拒绝。

他告诉校方,自己的母亲也是教师,有能力继续保障他的正常学业和生活。并且希望学校不要再扩大传播,他不希望因此引起大家的同情和悲悯。

02

吴谢宇不仅拷贝了母亲的相貌,也像个传声筒一样,完美传达了他母亲的意愿。

但他的内心是否赞同母亲的行为呢?你看,他杀死母亲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把当年母亲不肯收的钱一一“拿”了回来。

像吴谢宇这样“懂事”的孩子,在人群中绝非少数。传统教育期待孩子懂事,久而久之孩子成为成年人的“传话筒”,但其实这只是成年人对孩子的绑架罢了。

马伊琍曾在微博直播大谈“育女心经”,她说出了自己一件自己最后悔的事:她后悔曾经对女儿管教太严格,使女儿过分“懂事”。

有一次,女儿跟同学一起玩过家家,一些孩子扮演妈妈,一些孩子扮演宝宝,可是有的孩子总是要当妈妈,逼着女儿当宝宝。

马伊琍告诉女儿“你完全可以拒绝”时,女儿爱马仍然说“我不敢”。

她非常痛心,女儿竟然变成了小心翼翼的样子,为了让周围人喜欢她,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的身上。”

懂事通常也意味着孩子太过顾及别人的想法,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求。而过多的压抑会造成太过重视其他人的看法,形成讨好型人格。

03

白岩松曾经说过,孩子,你千万不要考第一。

这不是白岩松不希望孩子优秀,而是他不想让孩子的压力太大,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成绩绝对不是他的全部。

除了成绩,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成长。孩子的成绩只代表着孩子在求学阶段的一部分表现。

反之,有些父母,总是把升学的压力传递给孩子。孩子为了讨好父母,把学业的压力硬生生的往身上扛。久而久之,孩子逐渐成为拥有“完美简历”但内心世界贫瘠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求学阶段只是其中之一,孩子除了学习,他即将要面对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就业,比如成家等等,这些都和当年孩子的“好成绩”没有太大的联系。

林清玄在《让你的孩子努力考7-17名》中说:

小孩成绩不是很杰出,不是那么好,也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

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不要让孩子始终戴着“完美的面具”。

当小孩子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总是为了别人委曲求全,负重前行,负能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

04

在知乎上有一个话题,为什么会有人对父母不好?

其中有一个回答是这么说的,因为父母从来就没有给我爱,他们只是把我当成橱窗里向别人夸耀的东西,只要求我优秀、优秀、再优秀,从来不问我开不开心,不问我幸不幸福。

在这样冷冰冰的家庭中长大,我不知道怎么对他们好。

很多父母喜欢把「我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把一生的重量都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太沉重,让人喘不过气。

在一次采访中,大导演李安说,他不会教孩子孝顺,“因为这是一个过时的观念,只要他爱我就够了”。

高级的父母,从不会用报恩来绑架孩子,让孩子来听自己的话,走自己指的路。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也应当平等自由,没有高低阶级之分。

05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在最近两年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

父母首先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独立而且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成为小孩心中的榜样。

育儿先育自己。而不是一味对着孩子指手画脚,用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小孩。

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