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凳中间为什么有一个孔?”有了观察力,孩子的生活才有乐趣

图片源自网络
今天闲着没事儿,随手翻开儿子的作文本,然后就被儿子的一篇作文吸了睛。
《凳子上的秘密》
我坐在课外班的大厅里等待上课。觉得坐着不舒服,我的手向下一撑,忽然按到了一个圆洞。
我一直在想那个圆洞是干什么的?是用来好搬的吗?还是放屁时方便?或是透气?
我问了问别人,别人也都说不知道。
我又特意回家坐了坐自己的椅子,认为两种椅子坐起来都差不多一样,那么那个洞是用来干什么的?
后来我查完资料才知道,原来凳子上的洞有着大用途。
第一是为了方便于制作。塑料凳子一般都是从模具中批量生产出来的,有个洞从磨具中拿出来会方便很多。因为这个小洞的存在,所以在做的时候就能减少时间。
第二便于携带。在一些宴会上,主办方可以把凳子摞起来用一根长绳从小洞穿过后绑起来,这样就很容易搬运,也能提高安全系数。
第三这个洞可以帮助透气,因为塑料不透气,坐久了就会不舒服。下面如果有个洞就能够方便透气了。而且放屁的手还能向下散。
同学们还都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大家一起说说吧!

图片源自网络
是啊,生活中有好多好多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都被我们忽视了。但是在孩子的眼睛里,却充满了好奇、探索与研究。即便是他们的关注点可能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也是他们的发现啊!
其实,这就是在孩子世界属于他们独特的观察力。有观察力的孩子,生活中就会拥有各种乐趣,不管是高大上的,还是非常屌丝、接地气儿的。而且,我们都知道,善于观察的孩子,必定善于思考,善于思考,就是在不断地锻炼大脑。
孩子观察力的培养,应该从他在婴儿时期就不能放松哦!

图片源自网络
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83%来自视觉图像。宝宝从自己出生后就开始了“观察人生”之旅。
他很快认识了妈妈,喜欢观察、研究妈妈的一举一动,更习惯于模仿妈妈的一言一行。随后,即便是只能躺在床上,他也开始观察自己的身边事,他会盯着某个地方眼睛眨都不眨的看啊看,他会对自己喜欢看到的事情笑哈哈,他喜欢看床边转啊转的玩具,还喜欢看妈妈手里拿着的卡片,他还能很敏锐的感觉到自己熟悉的东西有了怎样的变化,并且一般情况下他非常不喜欢任何变化。
在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环境中,宝宝的感觉是安全的,安全感带来更多的观察力。他开始尝试坐起来、翻身、爬行、站立……而所有的成长与变化,都建立在他强大的观察力和模仿力上。
等到宝宝开始独立行走,他更喜欢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天很蓝、草很绿、花很艳,蝴蝶飞、蜜蜂忙,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好看。
他的观察更加细微,他可以一动不动的蹲在那里看小蚂蚁搬家,也可以静静的坐在那里看鸽子觅食,还能够通过观察爸爸妈妈脸上的变化敏锐的察觉到大人情绪上的变化。
总体来说,宝宝就是一个天生的小观察家。
所以作为家长,不是怎样培养宝宝的观察力,还是应该如何保护宝宝的观察力。

图片源自网络
【珍惜宝宝的观察力】
从宝宝6-8月龄开始,他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大为提高。
他能注视周围更多的人和物体,随不同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的表情;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他感兴趣的事物和颜色鲜艳的玩具上,并采取相应的活动。若是拿到东西后还会翻来覆去、仔仔细细地看看、摸摸、摇摇,表现出积极的感知倾向,这种观察需要和动作配合完成。
不同月龄段的宝宝有着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和观察方式,作为家长,“不轻易打扰”就是最好的方法。
例如,宝宝正在聚精会神的和娃娃玩游戏,到了吃饭时间也不愿意结束游戏。这时性急的妈妈也许会直接去打断宝宝正在进行的“工作”,强行把宝宝抱到饭桌前。殊不知,这样做也同时打断了宝宝自发进行的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的训练。

图片源自网络
【发展宝宝的观察力】
凡是具有色彩的或处于动态的自然景物都能引起宝宝的注意,这个时候应该引导宝宝细致观察。
1、静态观察
可以和宝宝一起种植一些植物,黄豆、蒜苗等易发芽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我家小宝最近对大宝养的“蚕”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凡喂蚕宝宝桑叶的时候,他总是会趴在那里看上半天。看蚕吃桑叶后,他就用自己的小嘴巴一点点的咬着饼干吃,说自己是吃饼干的蚕宝宝;看蚕蜕皮后,晚上睡觉他把脱下来的衣服用毛绒玩具在里面支撑着,说是自己蜕的皮;看到蚕吐丝的样子,他嘴巴里也含着线头,噗噗往外吐……
我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他,为他的想法和做法喝彩而已。
2、动态观察
宝宝对很多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好奇心,特别喜欢把玩具或者家里的其他小东西拆开,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千万别生气,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又不会造成很大损失,就随他玩吧,而且妈妈还可以参与进来,陪他一起观察拆开物品的形状、颜色,以及物品的内部结构。
宝宝会更爱你的!
3、多角度观察
因为年龄的关系,宝宝观察力的稳定性还不强。
因此要让宝宝经常变换观察的方式,不仅注重多视角观察,还要调动宝宝的多个感觉器官,让他通过眼看、耳听、鼻闻、嘴尝等多种方式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这样,宝宝的兴奋中心会不断转移,就不会疲劳,也会逐渐形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图片源自网络
【为宝宝的观察力创造条件】
当宝宝正在聚精会神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爸爸妈妈最好能为他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保证宝宝不被影响。
例如,宝宝正在看绘本,妈妈在旁边把电视打开了,那么电视节目从声、色等方便都很是吸引宝宝,他当然就不看书了。
同样是陪宝宝看绘本,除了绘本里展现的故事之外,妈妈还可以和宝宝做一些“找一找、猜一猜”的即时小游戏,帮助宝宝提升自己的观察力。
我家小宝最喜欢和我看绘本时的这个环节,尤其是当小宝再次选择我们经读了千百遍的绘本时,我会忽然在某一页合上绘本,问他里面有没有小蜜蜂?有没有太阳?或者蝴蝶是什么颜色的?小熊穿了什么衣服……之类出现在绘本上的图案。
当然,为宝宝创造更好的条件,有效提高他的注意力、观察力的同时,还要逐步增强宝宝的抗干扰能力。

图片源自网络
【强化训练宝宝观察力的必要性】
观察力本就是人们进行观察活动的心理智能、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活动的基础,它是用以获取外界信息的一种能力。
因此,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观察力低的情况,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育。
比如有些孩子上学之后,经常把“真”字中的三横写成二横,把“阐述”写成“闸述”,把“迁徙”写成 “迁徒”,把“沛”字的右半部分写成城市的“市”……
所以说,观察力的敏锐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能力,从而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强化训练宝宝的观察力,就是指在孩子视野所及的范围内,锻炼其主动、准确区分物体的能力。而生活中提供给我们训练孩子观察力的游戏和方法比比皆是。
例如:
针对小宝宝,妈妈描述一个动物的特征,并进行典型动作的模仿,让孩子来猜这是什么动物。或者妈妈做一个示范动作,如“跑步、走路、洗脸、吃饭”等,让孩子猜妈妈在于什么?
大一点的宝宝呢,妈妈将几幅简单的故事图画的顺序打乱后,让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然后再按故事发生的顺序将图片排好,并讲出故事的内容。
总之,训练宝宝的观察力要掌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和适时的原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