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师教育中的理论类型
无论是个案研究中的结果,还是亚里士多德的教学传统都表明,促进实践智慧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掌握教育实践知识。在当今教师教育和培训中,他们会选择哪些理论?从已有课程设置来看,根据理论的性质可以将教师教育提倡的理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01具有科学性质的理论知识。
教师学习的理论来源之一是社会学家或心理学家调查个体发展和人类行为得出的结论,这些理论直接影响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再通过教育政策和制度确定了教师学习的理论资源库,例如,发展心理学,认知与学习、教育心理学等等。教育哲学家认为经过科学研究获得的理论,并不能够为教学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英国学者卡尔认为教育科学理论的相似点是:“人类行为科学理论实际上是对个体行为前理论阶段的概念一种误解。这些理论只能起到这种作用,促使教师不要理解课堂中学生的个体或人际间的不确定性行为。”这些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的一面,为教师教学决策提供了一些事实上的证据,但是,教师在运用时这些理论时,还需要道德判断的环节,要注意理论的共性和学生的个性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决策。

02教学或教育理论。
如课程设计与评价、学科教学法、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些学科的优势是他们与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具有直接的相关性。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学科并不是实践理论研究的分支。这些理论是以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经过逻辑演绎所推断出来的教育理论,并且这些理论作为“价值无涉”的知识呈现给教师。事实上,这些教育理论的背后潜藏着某种价值取向或哪些价值优先的序列结构,在此基础构建某种教学模式。
但是在教师学习中,这些理论被认为是凭借中立的、公正的经验观察和实验得来的,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因而,教师学习目的是模仿和遵循这些理论提出的原则或理念。在这种教师学习观下,教学智慧中一些重要元素被忽视了,比如,不重视发展教师洞察、探究、慎思、创造新知等方面的能力。

03不同流派的教育理论。
在由来已久的教育理论话语中,教育理论被分为两种典型流派:传统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尽管在教育学界中,人们对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教育流派进行论证,并且还通过教育实践对其进行了检验,试图证明哪一种教学方式更有价值。在当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中,普遍认为进步主义教育提出的探究学习、对话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国内的教育实践中和教师教育中也都在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对话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够将两种对立的教育理论很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本研究中的两位教师根据所学习的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实际上,这两种教育理论的根本性差异是所追求的教育价值取向不同,不能用真假的标准来判断哪一个对实践更有用。这二者之间应该没有好坏之分,各有各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陷。因而,教师学习这些理论时,要澄清他们之间的深层结构,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够灵活地运用,而不是肯定一派、否定另一派。
根据当代教师教育所规划的理论资源来看,理论学习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直接相关性”来选择理论,构建了由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构成的理论知识库。其二,在教师学习中,这些理论被认为“价值无涉”的理论,从而不必经过评价性慎思既可以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如果理论选择中隐含着“直接运用”的前提假设,教师学习的专业理论库中可能摒弃一些关于人、世界和社会学术性理论,如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学科。而会选择工具性的理论知识,从而教师学习的理论范畴反而缩小了。
作者:赵艳红
现代教育杯学术交流大赛征稿中!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网址:www.xdjybjb.com
QQ:2017390784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dingfenga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