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打孩子的后果有多严重?坚决对暴力说“不”
家庭教育本来是要将“一张张白纸”塑造成独立而完整的“精美工艺品”,暴力手段却让这“一张张白纸”千疮百孔……
随手搜索一下相关新闻,令人讶异的是,各种让人沉重的标题依次弹出:“8小时被爸爸打17次”、“5岁女童遭母亲摔下楼昏迷”……当问及为什么要打孩子时,这些施暴的父母居然理直气壮的说:“谁叫他不听话?他是我儿子,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喜欢打骂去去教育孩子,却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有时候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人格发展跟个性发展:

一、影响孩子对父母的感情
一个姑娘,从小父母感情不和,母亲时常把怨气撒在她的身上,拿着木棍劈头盖脸地狠打。幸运的是,这个姑娘学习成绩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这才使她黑暗的人生多了一些光芒。
当母亲生病瘫痪只能靠医院护工帮忙照顾时,她亲眼撞到医院的护工狠狠扇打母亲的耳光,自己却无动于衷。
她说,她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对她的殴打和辱骂,她从未感受过母爱,现在对母亲也爱不起来。
从小生活中家暴阴影里的孩子,心底深处往往会埋下阴暗和仇恨的种子,这颗定时炸弹不知会在何时爆发,可一旦爆发,便会酿成不可逆的家庭悲剧……

二、影响孩子性格养成
来自家庭的虐待是儿童的一种创伤性经历,对未来影响深远。在人格层面上,受虐者缺乏对外界的安全感、对人际的信任;在自我价值感上,他们会自卑消极,内心充满内疚和羞耻感,甚至有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
美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家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杀现象要高出6倍,犯罪率高出24倍、犯罪机会高出74倍、酗酒高出50倍。
你可能觉得这些数字有些夸张,但在深圳小女孩被家暴的新闻里,那个亲眼目睹父母殴打妹妹(姐姐)的小男孩,不是已经有样学样,开始动手推搡她了吗?未来这个小男孩是否会家暴谁也无法预料,但他已经在效仿父母的做法,暴力型人格已在暗中逐渐养成……

三、孩子成年后的抹不掉的阴影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缘由,而绝大部分施暴者都有可能来自暴力家庭,幼年的经历和阴影,一直蔓延到成年——
他们可能不再相信爱情和婚姻,因为父母的行为让他们误以为婚姻里只有无尽的指责和打骂;他们可能不再向往家庭,因为他们不能确定自己是否会步父母的后尘,打骂妻子和孩子……
仇恨不能化解,爱就不能增添,这道阴影从小带到大,心里填满说不尽的无奈与沉重。

最后想告诉大家:其实最好的教育不是打不是骂,而是父母用自己的行为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