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是哪里长大的孩子?

文丨鱼爸
来源|养育男孩
1
在每天上下楼时,我总是会在电梯内碰到推着孩子出门的妈妈。
小推车里躺着的孩子,好奇地打量着电梯厢的四周。
“他就是喜欢出去,不肯待在家里。”遇到熟人就会打招呼。
“我家的也是,出门就笑,回家待久了就哭。”
哪怕是下着小雨,还有撑着伞出门的。
就好像一个小精灵去赴一个准时的约会。
而下大雨呢,小家伙们可能会在窗户边,在阳台上,瞧瞧外边的世界了。
孩子们就是大自然的小精灵。
所以每次有妈妈问我要不要让小宝宝去上早教,要不要给小宝宝阅读?
我都会建议她们多带孩子去大自然中。
找一个干净的公园,带着孩子看看早上的阳光,看看天上的云。
摸摸小草,摸摸树皮,远比去早教班玩教具有用得多,也比在家里让孩子玩玩具要强。
这就是最好的学习和阅读了。
这些体验会刺激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的能力不断发展。
而且从大自然中汲取来的养料,也为他们爱上阅读打下基础。
因为学会了观察大树、云、小动物。
他们在书上看到对应的图片时,会非常兴奋。
而且,这些小精灵是一定要去蓝天下,在空旷的原野中飞翔的。
虽然他们没有翅膀,但是他们的心却会飞。
假如他们总是待在室内,肯定会生气的。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乱发脾气。
而对于探索期的大孩子,不妨多去爬爬山,或者趁着假期去大自然的怀里体验一段时间。
父母不要过于保护,适当放手,不要总是说:不行不行,危险危险!
2
为什么,如此多的小精灵,最后被电视机或者手机束缚住了呢?
竟然成为了妈妈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想是因为我们已经被钢筋水泥禁锢了周遭,有点寸步难行。
又用忙忙忙的各种欲念占满了心扉,沉重而无趣。
作家三毛说,钢筋水泥的丛林,车水马龙的道路,功课和补习还有好多,社交网站上的消息和各种网络游戏不断更新,环境恶化使可接触到的大自然越来越少……
玩泥巴怕脏,爬树怕摔倒,草地里有蛇,花园里有蜜蜂,整天“宅”在家里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或者做功课、上兴趣班。
而我觉得小小鱼是幸运的,他不是一个完全城市化的孩子。
我一直坚信这种自然教育的力量。
2岁前,小小鱼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
看树儿冒芽,采集各种花儿;钓鱼钓龙虾,用浆果可以做颜料画画,用树叶作画。
如今,有空的时候,也尽量带他去外边。
我喜欢在朋友圈给大家分享在乡间拍的花儿,草儿,乡间的天空,鱼塘,路边的虫子等,很多是我和小小鱼一起去发现的。
但是我有时候也会打消他的一些念头,比如,草丛太危险,有蛇,不要碰这个,不要吃这个,不要这样子,快一点跑起来等。
冰心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其实是养育孩子的一个重要法则,那就是“自然教育”,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去学会玩。

3
小小鱼一直很喜欢听我讲我小时候的故事。
比听绘本故事还要认真很多倍。
“我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跟小伙伴去抓螃蟹,大的螃蟹有手掌那么大,当然也有螃蟹宝宝,只有指甲那么大呢。”
“那你们在哪里抓?”
“在河里呀!还有一些人在山上的小溪抓红色的小螃蟹。”
“我也想去抓。”
“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没有啦!你看上次我们回老家。那条河已经被淘沙的人掏空了。”
回不去的童年,却有美美的回忆。
孩子每次像听传说一样。
其实那时候,我还抓过满满的一瓶萤火虫。
去捞小鱼小虾给自己改善伙食。
放养过鹅,养过蚕宝宝
一群孩子在秋天收割后的稻田里堆稻草垛。
……
那些很简单的日子,现在的孩子反而过不到。
不能说这是一种遗憾。
如今,我在乡下老家,或者在外边野地里,只要发现有小动物或者有趣的花草,也会拍下了给他看。
在这样一点一滴中,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4
大自然能让我们回归生命本身,去思考我们生命的质量。
跑的太快,小心心灵掉队。
教育家卢梭的一些观点值得我们沉思: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可是这样的孩子现在正大批量的生产出来。
早教机构和培训机构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而很多父母也在努力适应这个“拔苗助长”的时代。
没有谁愿意眼睁睁看着孩子输在起跑线。
只是许多小孩已经戴上了眼镜,做完了繁重的功课之后,消遣也跑不了上网和看电视。
而童年时心灵没有得到充分养料的孩子,成年后会过得很苦。
为何那么多孩子患上忧郁症或多动症?
为何那么多的大学生患上了“空心病”?
往往跟心灵的空虚直接相关,而物质生活的丰富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5
我觉得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自然导师。
孩子在0-6岁对整个世界是充满最大好奇心的阶段。
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人的年龄越大,对身边的世界越麻木。
所以当一个小家伙兴奋地指着那些云朵或者砂石问为什么的时候。
大孩子往往会说“这有什么好好奇的。 “
请保护好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美好期待。
是父母需要上的重要一课。
而且父母要身体力行地带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探索。
记得有一次,带着儿子、侄子侄女去公园的草地玩。
玩了丢瓶子游戏后又带着他们在草地上做做运动。
一时兴起,我们玩踢足球游戏,只是没有足球,用瓶子代替。
把草地中间两个排水的井盖当作球门。
结果我因为太投入,把脚掌划出了一条口子,流了不少血。
但是那天晚上儿子主动搀扶我回家。
收获一个小小男子汉的保护。
为什么总是我把脚割破了?
老婆的答案是你这个人太大意。
而实际上呢,我的答案是:我本身就是一个大孩子。
这应该是孩子们为何这么喜欢找我玩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地把孩子带往神奇的大自然。
前几天跟朋友们谈及自然教育。
我觉得孩子应该去自然中动手、劳作。
只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看荒野求生、狂野非洲,不能让我们亲自感受。
而旅游,毕竟没有生活体验,只是隔着河岸望着它,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计划等小小鱼上小学,在老家的屋子边上,跟他一起种一块不大的稻田。
让他学会耕种,插秧、收割……
然后还开辟一块菜地,带他去山上种一些树。
我希望他能永远保有那份对大自然的爱与热忱。
那我的引导就尤为重要。
请记得,在心中播种那颗叫做“自然”的种子。
这样,孩子心中的那朵“自然之花”才会开放。
那个小精灵才会一直在他们的心中飞着。
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已出版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
父母进步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一切的答案
母亲大学与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