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小学生考试没考好就被老师打肿脸:你的做法决定孩子的未来

文 / 粉红甜甜圈
2019-05-01 15:27

考得差的孩子,比谁都难过

前几天,江苏新闻广播栏目组,接到一位家长的举报,说自家孩子因期中考试英语只考了69.5分,拖了班级后腿,任教老师便用塑料尺把孩子的脸打肿了。

看着孩子脸上的伤痕,触目惊心。

事情被披露后,老师不当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应有的处罚。孩子脸上的伤,也会慢慢愈合。但孩子心灵上的伤口,是否还能愈合?

在我们身边,不仅是老师,许多家长也十分看重孩子的分数。

上星期五,接儿子放学时,我在校门口遇到儿子的一个同学在哭。走过去一问,原来是期中考试没考好,怕回家被妈妈骂。

孩子忐忑的表情和脸上的泪珠,背后隐藏着多少恐惧、无助和慌张。

考得差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好脸色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从5岁起, 孩子们就开始考虑别人如何看待他们, 并且尽可能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形象与声誉。

考试成绩不好,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失败、很没面子的事情,即使父母和老师不批评,他们也很伤心难过了。

儿子的班上曾举办过一次亲子教育分享会,有位妈妈分享了一个故事

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老师召集家长来开会,当看到孩子的成绩时,有的高兴有的忧伤。

有位妈妈当场就指责孩子不努力、不争气,孩子哭着冲出了教室。

说实话,看到女儿的成绩后,我心里也是五味杂陈,碍于家长和同学在场,才忍着没有责骂孩子。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言不发,心里想着该怎么办。这时,孩子突然对我说:“妈妈,谢谢你,没有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批评我,我保证以后好好学习。”

曾经看过一张图片:考试成绩的好与差,还决定孩子回到家门口时敲门的力度。

那个考了满分的孩子,巴不得向全世界宣布,而拿着60分试卷的孩子,心里是多么沮丧、忐忑。

如果等待他的是一张愁容满面,或者是怒气冲冲的脸,留给孩子的除了挫败感,还有被嫌弃的恐惧。

脑科学家认为,当右脑情绪区充满紧张、恐惧、焦虑时,左脑理性区就会受到明显干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会大幅降低。

带着这些负面情绪,也很难在学习上有所突然。

父母有多嫌弃孩子考得差,

孩子就有多讨厌自己

大多数家长认为,好好读书是走向成功的捷径,而成绩是考察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标准。

父母对孩子分数的关注,无非是希望孩子人生的路,能够走得顺畅一些。看到孩子不尽如人意的成绩,父母难免替孩子的未来担忧,取而代之的是与日俱增的焦虑。

然而,孩子的成绩,不是孩子通往美好未来唯一的路,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才是一个人的终其一生的目标。

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本身的价值观就在流失,如果再加上父母的责骂和嫌弃,归属感也在逐渐丧失。

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的重压和期盼下,即使取得了一定成绩,情感上的缺失,也将成为终生的遗憾。

知乎上有个网友说:成绩好,过年亲戚聚会大家都表扬你,成绩差,连隔壁邻居都远离你;成绩好,你会对未来有很多希冀和向往,成绩差,你会迷茫和踌躇不前。

因此,过于关注分数的父母,在他们眼里,分数才是父母爱他的条件,没有好的成绩,连父母都嫌弃。

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两个不良的后果,有些孩子把分数当成人生的唯一目标;有些孩子则带着压力越学越差,破罐子破摔。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是有自我发展和实现的潜能的,人天生就有追求优越和成功的内在动力。”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有个孩子期未得了奖状,大摇大摆走路的样子,被网友调侃,走出了“六亲不认”步伐。

原来,这个孩子之前只考了77分,妈妈为了鼓励他,说这次如果能拿到90分以后,就给他买自行车。这次取得了好成绩,心花怒放的步伐也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

当然,单纯的物质奖励不是教育的长久之道。面对孩子不达标的成绩时,家长正面处理的方式,才是上最重要的。

和孩子一起,找到“考不好”背后的原因

儿子进入三年级后,连续几次考试,数学成绩都一落千丈,最差时才46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看过孩子的试卷后,我发现,问题出现在基础计算题上,不是粗心,而是根本不会算。

那段时间,我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儿子的学习。孩子担心被骂上课不听讲,也不敢主动告诉我题目不会做。

我没有责骂孩子,每天坚持带他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不懂的地方,就从网上找视频,把每个知识点都融会贯通。

最开始,孩子挫败感很强,学不到十几分钟,就开始闹情绪。我对他的情绪表示十分理解,和他一起回顾这段时间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激发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就这样,我们坚持了一个月,孩子的数学成绩慢慢提高了。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只有付出努力,持续的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进步。

你的鼓励,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孩子的上进心,否则,再高明的老师也不能帮孩子培养出好的品质。

前段时间,一个爸爸放烟花“庆祝”儿子考了7分的视频走红网络,让网友们羡慕不已。

孩子爸爸说,11岁的儿子经常考零分,这次考了7分很不容易。为了激励他,买了1000多元的烟花来燃放。

在爸爸正面的激励下,孩子在后来的考试中,已经达到了57分。

从0到7的跨越,在许多人眼里不算什么,但在爸爸眼里,却是孩子的进步。

可是,见过太多家长,只因孩子差1分没有考100分,而责怪他粗心大意,却否定了那99分的努力。

分数有限,人生无限。

有人把养孩子比作“养植物”,每种植物都有不同的花期,开出来的花,有的鲜艳无比,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植物,甚至不开花,只长着郁郁葱葱的绿叶。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该做的,就是拿出足够的耐心,去慢慢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接纳他一点一滴的进步,去赞赏和鼓励他,等待他们开花结果或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简介:妈小咪,自由撰稿人,独自带娃,生活里鸡毛满地,照样绑成一束花。 《教育》特约作者。微信公众号:妈小咪(ID:w282987267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