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一来客人孩子就异常兴奋,得知娃“人来疯”真相,妈妈直掉泪

文 / 母婴参考
2019-05-03 21:21

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无论是哪种,孩子之所以这么干,无非都是想用这种消极、隐蔽的作战手段来向大人们发出“求关注”的信号。剥去这种行为的外衣,折射出的还是孩子心理缺爱的本质,而非调皮捣蛋。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平时文静乖巧,但只要家里来客人,便开始放飞自我,此时内心的OS可能是:这小崽子真不给咱长脸,平时可人得很,怎么人一多就这幅德行了呢?

这不,思思妈妈最近就被女儿一反常态的行为弄得手足无措。思思是一个文静、乖巧的女孩,平时喜欢趴在桌上画画、捏彩泥、玩拼图,总之在家人眼里就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然而一旦家里来客人了,这份仿佛与生俱来的淑女气质就要被抛弃。因为此时思思是这样的画风:在沙发上活蹦乱跳,扯着嗓子尖叫,好像每一个来的客人都是她的兴奋剂一般。而如果爸妈越遏制,思思的行为就越放肆,妈妈有时候真的被她这种“人来疯”的现象虐得欲哭无泪,明明平时好端端的淑女形象一瞬间被摔碎辗轧在地。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据儿童心理学家分析:一般来说,孩子在客人面前“人来疯”是对自己长期不被父母关注的反抗,背后的潜台词是:“你们不关注我,不把我当回事,那我就使劲闹,直到你们把我放在心上为止。”

而且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出于东道主的礼貌和热情,家人的注意力往往是围绕客人转,因此,对于那些一向备受关注的小家伙,会因受到冷落而做出如此怪异行为;对于那些一向不受关注的孩子而言,正好趁人多好办事——借题发挥一下,从而引起父母的重视或关注,进而获得恩宠。

图文无关

上述两种情况,无论是哪种,孩子之所以这么干,无非都是想用这种消极、隐蔽的作战手段来向大人们发出“求关注”的信号。剥去这种行为的外衣,折射出的还是孩子心理缺爱的本质,而非调皮捣蛋。

1、缺少自信:如果在孩子“尽力表演”之后,父母依旧无动于衷,甚至是“恶语相向”,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自信。

2、自卑:在没有成功“博取”父母关注的时候,孩子内心会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不讨人喜欢,他们往往会进行自我否认,从而陷于自卑的囹圄中。

3、自闭:这是较为严重的后果,是在以上两种情况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

幸孕姐一位从事心理咨询的朋友,每月都要接待几位这样的“儿童患者”,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并非罕见。在幸孕姐的推荐下,上文中的思思妈妈找到了这位心理咨询师深聊,得知真相后思思妈妈也是悔不当初,在心疼女儿的同时也曾一度陷于深深的自责。

孩子“人来疯”该怎么做

1、给孩子足够的情感满足和尊重。这样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存在的价值,父母的这种肯定对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幸孕姐建议:客人快来的时候,父母可以改掉以往独自迎接的做法,叫上孩子一起到门口迎接,甚至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给孩子指派特定的任务,像端水果,和同行的小朋友玩耍等,让其体验到参与感。

2、给孩子足够的行为理解和教育。研究表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处于不同的环境和人际氛围时会容易兴奋。这是由于小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尚不完善,若正处于兴奋强于抑制的状态下就很难控制自己,进而导致‘人来疯“现象。这一点在平时性格内向的孩子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

幸孕姐建议:此时,父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反差觉得其不可理喻,甚至去批评责备,而是应该充分理解孩子本能上的行为,再透过这些行为反思家庭教育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3、避免不分青红皂白就责备。很多情况下,客人往往也容易成为孩子“人来疯”的“帮凶”。因为客人往往出于礼貌,不会忽视小主人的存在,甚至会把小主人当成一个重点的“调戏”对象。比如会让孩子跳个舞、唱个歌、背首诗等,都会激活孩子的兴奋神经,助长“人来疯”。

幸孕姐建议:父母切不可全部怪罪于孩子,更不可在客人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责罚,这样不仅孩子觉得无辜,客人也会觉得打脸。

一般来说,孩子4个月大时就有了通过发脾气来表达不良情绪的能力,如果家中宝宝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也是一种心理缺爱的表现。因为孩子除了吃穿用度,还会有心理方面的需求,当得不到较好满足时,往往会通过大哭大闹来“抗议”或提醒大人:“我缺爱了”。(J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