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打人的问题怎么解决?优秀家长,5招正确引导

文 / 家长课堂
2019-05-05 06:12

在漫长的育儿生涯中,孩子爱打人,确实是我们家长逃不开的难题,尤其在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一两岁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是孩子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但打人,咬人,发脾气,砸东西,抢东西,终究是不好的行为。

孩子有了这些行为,父母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做正确的引导,要不然,孩子就真出落成蛮横不讲理的人了。

那么,如何正确引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1.以身作则,不打孩子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打人,就会很生气,立即批评,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惩罚孩子,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明白并记住“打人不对”。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基本是无法准确理解家长的这层用意的,父母的行为反而给他们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让孩子学会了“原来就是可以打人的,因为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做的”。永远不要小看榜样的力量,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平时遇到问题,出现情绪失控,会发脾气骂人,甚至动手打人,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过激反应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2.严立规矩,并说到做到

每当孩子打人或无理取闹时,父母可以把他带到房间后告诉他:“喜欢打人的孩子是不可爱的,也是不对的,如果宝贝以后打人,妈妈就把你放到这个房间里,等你安静下来,妈妈再陪你玩”。这时候孩子可能会哭闹,父母不能心软,不要抱着哄他,要说到做到,说好等安静下来就一定要等孩子安静下来再进行安抚,父母只需要在旁边静静的陪着他就可以,或者可以跟他说说话讲讲理,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立规矩,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并要坚持下去。

3.鼓励孩子表达不满

鼓励孩子说出打人或不高兴的原因。也许孩子说不清楚,但我们父母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的玩具,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有礼貌地与被打的小朋友沟通,并要回玩具。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解决的办法,不是打人,而是沟通。

4.增加孩子自信心

孩子很多时候有情绪地打人并闹腾,是因为语言表达不清,很多想做的事做不好,比如:拼图拼不上、玩具不会玩。父母要多关心孩子,并观察孩子,引导孩子做好他想做的事情。当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闹情绪打人了。

5. 记得经常表扬孩子

要时刻表扬孩子与小朋友或家人相处时的正确行为,比如可以夸奖他“和小朋友分享真好”,“这次没有打人,非常棒!下次再试着这样做。”孩子感受到鼓励,就知道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性。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们,你要温柔地引导孩子,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