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完不成作业被罚跪:做不到接纳孩子,影响的将会是他的一生

文 / 陆北老师
2019-05-08 10:31

《安娜·卡列尼娜》里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里算是幸福呢?就是生活在一个能够接纳自己的家庭里。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份调查,让不同年阶段的孩子说出自己对幸福家庭的定义,大家给出的答案很多,而排名前三位的答案,分别是:父母恩爱、父母充分尊重自己的意愿、父母真正关心和欣赏自己。

父母尊重自己的意见,真正做到关心和欣赏自己,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接纳。有的父母可能会问,“我们都要把命给孩子了,怎么能不接纳他呢?”可是,我们不妨想一想,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曾经在你的家庭出现过?

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大声训斥,气急了,还会暴打一顿;
为了让孩子考出个好成绩,我们不让孩子看电视、打篮球,甚至连孩子喜欢的兴趣班都不让他上了,学习至上;
看到别人家孩子数学考了满分,我们就逼着自己家天天学数学,但是对于孩子语文考了第一名,却视而不见。考得好是应该的,考不好就是不对的。

其实,这些表现都代表着我们并没有对孩子做到真正的接纳。

一、那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接纳呢?

真正的接纳其实就是无条件的接纳,就是无论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一如既往地爱着他,只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一点儿生活能力都没有,吃喝拉撒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父母的帮助,此时他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无条件接纳。

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听到孩子哭,就知道他不舒服,然后就努力想办法,让孩子舒服。我们不会去想,“这个孩子长大了会不会孝顺我呢”、“他以后能不能考得上清华北大呢”“要是他不能达到我的目标,怎么办呢”等等,这些我们都不会去考虑。

只是一心一意地去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与需求,而这也正是孩子需要的无条件接纳。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我们对孩子的接纳就从无条件逐渐地转变为有条件的接纳。我们开始对孩子有所期望,如果孩子能满足,或者孩子表现出的行为是好的,我们就会接纳。

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我们不希望的,我们就不会接纳。于是,我们经常会在家庭中听见这样的话: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我还要你干什么?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你连人家一半都赶不上!

我们觉得,这么说是为了孩子好,我们是想督促孩子好好努力,也许,真的能起到督促的作用,因为孩子也许会为了讨好父母,为了不失去父母的爱而拼命努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说辞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而且这种伤害的影响力远远大过于所谓的督促孩子进步。而且,一旦父母做不到接纳孩子,将给孩子的一生都蒙上阴影。

二、父母不接纳孩子,将会给孩子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

首先,不接纳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著名演员、导演姜文曾经获得过金鸡、百花双料影帝,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可以说是大家眼里的人生赢家。就在大家都以他为榜样,想要好好努力的时候,他在做客一档节目的时候,却说,“我其实很不自信”。为啥会这样呢?

因为他一直活在父母的差评里。高二那年,他考了年级第一,兴冲冲地拿着成绩单回家,结果爸爸轻蔑地说了一句:“你瞎猫撞到死老鼠了”。

后来,他考上中戏,把通知书拿给妈妈看,不曾想,妈妈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说了一句,“你看你衣服还没洗呢”,然后,姜文就默默地去洗衣服去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姜文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而这些事情,都让他感觉自己从未被父母接纳过,而他一次又一次地想得到父母的肯定,却始终失败,导致他一直生活在自卑的漩涡中苦苦挣扎,不敢相信自己很好,不愿意相信自己有价值。

其次,不接纳甚至会让孩子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之前,江西一个小学生诶罚跪在校门口写做作业的视频,在网络上被热传。原来,是孩子的父亲让他这么做的。父亲说,自己家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然后还骗他完成了。他很气愤,于是就让孩子跪在校门口写作业。

我们看不到孩子的表情,但是我们却能想象得出孩子的感受,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下跪,路过的人指指点点,一点儿尊严都没有。而造成这一切的竟然还是自己的父亲。

我们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如果自己的父母有一天都不爱自己了,我们还怎么指望这个世界上有人会爱我呢?

孩子父亲的初衷可能只是想教育孩子,让孩长长记性,但是,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很多,伤害孩子的自尊觉得是其中效果最差的一种。

我们可以给孩子立规矩,但是一切的规矩都要建立在爱与接纳的框架下,这样才会让孩子真正发生变化。否则,这样打压、羞辱式的教育,真的会让孩子长记性,甚至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粒种子,但是,它们破土而出的时间都不一样。我们做为父母,不要看见别人家的种子破土而出了,就拼命地想让自己家的种子也发芽。

我们要相信每一粒种子早晚都会长大。不论长成了小草,还是参天大树,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

三、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是做到对孩子的无条件接纳呢?

1、想要做到真正的接纳,父母首先要注意在遇到这些情况时的表现。

1)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
2)在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的时候。
3)孩子遭遇失败的时候。
4)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

不难看出,这些情况都是负面的,也就是说,在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完美的时候,才是真正考验我们,是不是做到接纳的情况。孩子好的时候,不需要提醒,谁都能做到接纳。但是,孩子一旦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能做到接纳,才会让孩子真的感受到来自于我们的爱。

接纳并不是锦上添花,因为你优秀,所以我喜欢你;接纳是雪中送炭,哪怕你犯了很多错误,但是你依旧是我最爱的孩子。

2、我们要接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行为,而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批评了他,你知道了这件事情,你会说什么?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都是,“你上课怎么能不认真听讲呢?怎么就不听老师话呢”。

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先批评孩子,觉得这样孩子的错误行为就会得到改正,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没有想过要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啥意思呢?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单位犯了错误,被领导批评了,我们会有什么感觉?一定会很难受吧。

就算我们知道自己的确有问题,但是被批评,仍旧会让我们觉得很难过。对于孩子更是如此,被批评孩子的心里一定不好受,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批评孩子,无异于雪上加霜。

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火上浇油,而是应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被批评,我知道你一定很难过”。之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老师批评的是你上课不认真听讲这件事儿,而不是针对你这个人”,从而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然后我们再针对这件事情,想想如何帮助孩子调整行为。

3、我们要找到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依据行为给孩子贴上标签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你总说接纳,那有些事儿接纳吗?要是孩子杀人放火,我也要接纳吗?”

当然,杀人放火,我们肯定不能接纳。但是,当我们听到孩子这么说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什么呢?

第一种反应。

感觉吓坏了,孩子怎么能想做这样的事情呢?这以后长大了还能管得了吗?然后要么说教,要么暴打一顿,看到孩子承认错误了,我们就心安了,觉得问题解决了。

第二种反应。

感觉很惊讶,孩子怎么了?他怎么突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感觉到了愤怒,他这么说究竟是想表达什么呢?

第一种反应就是给孩子贴了一个标签,告诉孩子,我觉得你是个坏孩子,所以我要帮你改正行为,告诉你什么是对的。

但是,我们这样的做法,孩子却未必会接受,一方面孩子可能会觉得委屈,你都不问问我怎么了,就打我;另一方面,孩子以后可能都不会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说出来没有用,反而会得到惩罚。

第二种反应其实就是接纳。当孩子看到我们能做到理解、包容他的情绪,他自然就会把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这就代表我们的接纳起到作用了。

但是,此时并不是结束。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调整行为。如果他是因为想发泄心中的愤怒,所以想要杀人放火,那我们就可以问问孩子,“当你感到愤怒的时候,你还想做些什么呢?你希望妈妈帮你做些什么呢?”,而此时我们也就进入了帮助孩子的情境中了。

所以,接纳并不是说,“那你就去杀人放火吧”,接纳的意思是,“我愿意听你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说。”

只有父母接纳了孩子,孩子才能学会接纳自己,从而产生安全感和价值观,他会觉得自己是值得信任的,自己是有价值的。

带着对自己这样的认知,孩子就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与恋人、朋友建立亲密关系,与同事、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如此,他还会有力量面对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困境,而这股力量也会成为孩子人生的底气,最终从那些困境中走出来。

陆北老师专业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温暖的陪伴。我的头条号是陆北老师,欢迎大家关注!同时,也十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育儿烦恼,陆北老师将陪你一起面对解决。

本文由陆北老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如需转载,私信联系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