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论也能用于教育?来看巴菲特、芒格是怎么教孩子的!
2019年5月的第一个周六,巴菲特股东大会如期在奥马哈召开。89岁的巴菲特和95岁的芒格在这天回答了50多个问题。席间,巴菲特照例分享了许多宝贵的投资理念。

▲ 2019年巴菲特股东大会
其实,对于巴菲特的理念很多人并不陌生,它们不仅适用于理财领域,对家庭教育也很值得借鉴。
不要过分关注短期损益制订长远目标
这一次股东大会,巴菲特再一次强调“要看公司营业利润,别盯短期资本损益。”
巴菲特说,对于投资者来说,有耐心是一个必备素质。因为如果一家公司是有价值的,它必定会显现出来。相比于时刻关心短期动态,他更愿意花时间找到一家好的公司长期投资,这些公司一般稳健、诚信、回报率高,长期下去一定会带来丰厚收益。

在家庭教育方面,巴菲特也贯彻这一理念,更关注培养孩子长远的目标。他曾经告诉儿子,在确定好目标后,列出一个计划并且去努力完成它,取得最后的成功。当儿子对他说,想把音乐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时,巴菲特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儿子有了长远的目标,人生一定会灿烂起来。
想要做到眼光长远,信任感非常重要,只有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天赋、想法,家长才不会过分关注孩子一时的进步,看得到他长远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一些家长忽略孩子的自主性,要求孩子每一步都不能输,考试成绩不能出现落差,生活中稍有错误就立马出来纠正,即使是课外活动也丝毫不能落后于人。
这种教育忽视了孩子自己的个人目标,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阅历是不可替代的只读书不能带来阅历
2019年股东大会上,一个11岁的中国男孩问巴菲特:‘变老’如何帮助他做更好的投资。
巴菲特说,年纪越大,身体状况肯定是大不如前了。但是人越老,阅历就越丰富,比年轻时候学到更多。这些是不能靠读书学到的。
芒格也认同行动的价值,他引用了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一句话:“看看什么是行之有效的,然后去行动吧!”
在这一点上,巴菲特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六岁就开始挨家挨户推销口香糖,后来他又开始卖利润更高的可乐,之后是报纸。11岁时,巴菲特拥有了人生第一支股票开始投资。15岁时,巴菲特的个人积蓄已经达到了2000美元,他买下了一个农场,并租给一位农户。

▲ 各个年龄阶段的巴菲特
亲身体验学到知识是最有力量的,巴菲特日后的成功,和他6岁开始工作,11岁开始投资等经历密不可分。如果我们也想让孩子学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经验,最好的方式是放手让他们实践,在行动中总结。或许他/她会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厉害。
永远自我负责自我负责让孩子更强大
巴菲特身上除了投资智慧之外让人津津乐道的一点是,他捐献了370亿美元,只给孩子留下了很少一部分钱。在他看来,金钱不是最重要的,孩子通过自己奋斗所获得的财富才是真正无穷的。
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巴菲特曾为了追求音乐梦想开口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彼得只好去银行贷款。
事后彼得却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学会自我负责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不麻烦别人,更是让孩子在逆境中收获更强大的自我。
芒格在子女教育中同样恪守这一法则。

▲ 查理·芒格
芒格的儿子威廉可以开车时,他常帮家里去镇上接送女佣,并且买报纸。有一天风雨交加,他终于把女佣从镇上接来,却忘记买报纸。芒格听到后停了一秒钟,对儿子讲:“再去一次,把报纸买回来,以后别忘记了!”
从那之后,威廉再没忘记过买报纸,而且他从这件事里学会了非常重要的一课:自我负责,把属于自己的工作一次做好。
巴菲特和芒格不仅是厉害的投资人,更是厉害的家长,不少投资领域人士不仅自己研究巴菲特和芒格的理论,还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们读巴菲特和芒格的传记,这种做法本身也是相当超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