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有方:孩子学习不好不可怕,不想学了才可怕。

文 / 月叔育儿说
2019-05-10 17:23

小燕快上四年级了,妈妈突然很着急,因为进来一向学习优异的小燕有了厌学的心理。妈妈始终不明白,小燕从上学开始成绩就名列前茅,这种优越感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孩子为此一定会再用功,生怕自己会落后的啊!可小燕的情况却恰好相反,这是为什么?又该怎么办呢?

从事儿童心理教育的杨老师接待了小燕和她的妈妈。通过妈妈的讲述和她细致的询问,终于有了孩子厌学的答案。

1. 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向要强的妈妈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她秉承“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学习方法,从小燕睁开眼睛背单词开始就不停歇的做个和学习有关的事。即便是上了小学,这一习惯依然保留。的确,女儿很争气,这些年学习成绩一直稳定。但不得不承认孩子和别的孩子玩不到一起去。而且也不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当然,因为成绩好,妈妈也没把这些当回事。她其实还挺自豪的,女儿这样只为了腾出时间学习,这是有正事的表现。结果,进了四年级,孩子突然不想学习了,这都是因为孩子进入了自我意识阶段。他开始用自己的思维来决定自己的意识行动。虽然这是证明孩子长大的一个证明,但一旦父母处理不当,依旧用逼紧孩子的做法那将会给孩子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

2.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通俗点说,就是指一个人获取知识,吸收知识的能力。有句老话说的好:有余力则学文。而古人对学文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是孩子想学,然后是真学,之后看孩子能不能学,最后就是学习的方法。小燕属于想学,也是真学,但能学这一点多少存在一些问题,小的时候还体现不出来,上了四年级,尤其是数学思维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一项死记硬背取胜的小燕就显得力不从心啦。

既然说到了死记硬背,那最后一条学习方法自然就也就成了问题。针对小燕的情况,建议妈妈首先要放松心态,然后多和小燕子交流,以缓解孩子内心的压力。适当的带孩子游玩,参加同学的娱乐活动,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更有好处。当孩子乐观了、开朗了,学习就不会成为她痛苦的负担。

​另外,妈妈也应该对女儿放宽要求,不要一味的以学习作为根本目标,却忘了告诉孩子,生活的本质其实是为了快乐、幸福、健康的活着。最后,多在孩子的学习方式上下下功夫,可以给孩子找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或者学霸级别的哥哥姐姐,让她多和他们交流,从中获取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信息,总结出一套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事实上,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一味的高压是不明智的。作为父母也不用时常孩子的学习不好,这都不是最不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孩子不想学了。那才是最糟糕的表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