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教育”越来越普遍,极有可能产生这些问题,父母得了解

文 / 90育儿
2019-05-12 18:30

​不得不否认,在中国确实存在丧偶式育儿的情况,丧偶式教育的概念是什么呢?并不是说父母中有一方不在人世了,而是仿佛孩子只有爸爸或者只有妈妈,明明父母健在,但是感觉只有一方在教育孩子,另一方在家里就是个透明人一样的存在,相信看到丧偶式教育这五个字的时候,社会上有很多妈妈深有感触,在夫妻中的爸爸妈妈的情况来看,大多是妈妈在管着孩子,但在大多数孩子心里,妈妈是一个不被重视的存在。

那么这种丧偶式教育一般是什么表现呢,它有这四个特点:

一 父亲的格局太小,没有用心教育孩子

有很多爸爸觉得,我陪在孩子身边,就是在管孩子,其实并不是。中国的爸爸一般都是在孩子身边把手机游戏打开,然后孩子在家里想玩啥玩啥,中午吃饭时间叫个外卖给孩子一吃就行了。其实这并不是教育孩子,这样的过程是没有精神交流的。

二 妈妈特别爱管孩子,面面俱到

在中国的家庭形态里,妈妈属于比较唠叨的那一个,而且不只是现在,是世世代代都是这样,仿佛女性在有了孩子之后就应该是这样。但是,不知道妈妈们有没有发现,那些奉行放羊式的教育的妈妈有时候活的很洒脱,也很重视和孩子的精神交流,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更有自己的主见,做起事情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适应社会也适应的比较快。

三 妈妈失去了自我

有些妈妈,在生孩子之后活的很潇洒,但是在生了孩子之后变的优柔寡断,并且在心里劝自己,为了孩子这样很值。其实这种想法在根本上就是错的,为了孩子,妈妈们才更应该活出自己,为孩子做一个榜样,而真正的做自己,不是一直陪在孩子身边转,而是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孩子并不是生命的全部,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在有孩子的情况下,妈妈们更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和朋友,因为孩子总归会长大,会有自己的生活。

四 爸爸对孩子的陪伴很少

在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已经是大家心里比较传统的思想了,经过长久的沉淀,好像男女之间的形态就应该这样,但是并不是这样,在特别古老的时代,曾经有过母系氏族社会,当时当家做主的是女人,姓氏也是跟着母亲姓的,但是现在流传了几千年的男主外女主内,让很多女性丧失了自己的想法和地位。

男性们普遍的思想是自己挣钱养家就是最辛苦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而把自己的努力和妻子付出的东西一对比,好像宝妈们作出的努力可以变得更小一点,这就导致了男性变相的觉得陪伴孩子是妈妈的义务,自己只用挣钱就可以。

但是,这种想法时错误并且不对等的,如果论挣钱养家的话,女性可能因为性别优势挣的少一点,但是现在的女强人也比比皆是,只是女性愿意为了家庭减少工作在生活中的比重而已。

但是爸爸的陪伴虽然很少,有很多孩子在心里还是很依赖爸爸,比较在意爸爸的想法和建议。

这种丧偶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属于畸形的,两方对自己的付出不对等,让孩子很难判断并且感受到家庭的完整性,如果你有这四点中的一点,就从今天做出改变吧,为了孩子和家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