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孩子不爱阅读?4个方法让孩子爱上读书,甩别的孩子几条街
网上流传了这么一段搞笑小视频,
孩子:老师,我恨秦始皇,
老师:因为他残暴吗?
孩子:不是,因为他烧书
老师:不错不错,看来懂得爱惜书
孩子:竟然没烧完
老师:……
今天收到一个家长给我留言说:我们家倩倩今年都4岁了,平时就知道玩,我给她买的图画书,她从来不爱看,有时候逼急了她把书拿在手里,都不打开书,一会就扔一边了。请问老师我该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呢?

幼儿早期阅读解释
首先,我们家长应该知道,2-3岁幼儿的大脑和注意力都还处于发展期,理解力还很有限,家长可以通过指读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讲解图画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刺激孩子的求知兴趣。
那么家长们具体的应该怎么做呢?
一、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选择图书类型
在这里,我集众多的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整理了适合2到6岁孩子的图书类型,给大家建议如下:

2-6岁孩子阅读发展特点及阅读建议
表中呈现的是基于孩子的发展特点,适合的图书类型,而图书的内容则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家长自主选择。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2-3岁的孩子喜欢模仿,并重复一些简单的句子,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些语句简单,有重复性短语的书
3-4岁的孩子开始能复述小故事,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和孩子看一些情节简单的小故事了
5-6岁的孩子能够基本复述清楚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开始会针对故事提问或回答相关问题,家长可以选择故事情节丰富,需要仔细阅读和思考的故事书来一起阅读。
二、做合作式亲子阅读
早期的亲子阅读,不仅仅是给孩子读故事那么简单,而是要在阅读中跟孩子有良好的互动。
有互动的亲子阅读,不仅能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能感受父母的爱,有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但亲子阅读的互动方式,也存在不同,不同的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亲子阅读的质量
儿童心理学研究者做了这样一项研究:互动是亲子阅读实验
将58个6岁左右孩子的家庭,分为两组:
两组相同点是:和孩子一起读故事书

亲子阅读【实验组】
不同点【实验组】:研究者在正式阅读前给家长提供科学详细的指导
1、 给孩子讲解封面和作者,留意孩子对故事顺序的理解和不同角色的性格差异。
2、 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中角色的感受,想法,打算做什么等。
3、 结合孩子生活实际,问孩子如果生活中发生相似事情怎么办?
4、 在孩子熟悉故事后,让孩子尝试去复述故事。
不同点【控制组】:家长按照自己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解决,研究者不进行科学的指导。

亲子阅读【控制组】
维持4周后发现实验组的孩子对故事书的理解,比较有明显的提高。

互动是亲子阅读实验
而控制组没有明显变化,这个研究证明,采取科学的亲子阅读方式是很重要的。

合作式亲子阅读就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亲子阅读方式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让孩子获得参与感,提升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但是我们在做合作式亲子阅读的做时候,有几个要点是必须要注意的

1. 引起兴趣
比如:家长可以就封面上的图画,名称和孩子讨论的故事内容,和孩子对故事未来走向做适当的猜想。
2. 情感投入
家长抑扬顿挫地给孩子读故事,这样孩子就会对故事内容更加的感兴趣
3.提问互动
家长可以在读故事过程中或结束后就某些情景进行提问,让小孩子在思考的同时来强化对阅读内容的印象
4.游戏体验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起就故事情节,进行游戏表演,化身书中的人物,丰富孩子的阅读体验。

三、让孩子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关于早期阅读,许多家长都认为,让孩子学到一些知识很重要
比如:识字认字,了解科学知识,懂得一些道理,实际上,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学到什么,而是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和爱上阅读。家长可以从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出发,让孩子对书产生兴趣。

提高孩子阅读兴趣的办法
和孩子一起在书中找答案
比如:对于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在书中找到答案,让孩子产生书很神奇的感觉。当孩子问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啊?
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由来的故事,如果孩子对某东西特别感兴趣,家长可以告诉他书上有更多他不知道的新的内容。
用书中的内容吸引孩子
比如:孩子喜欢玩汽车,家长可以买一些拟人化的汽车故事书和介绍汽车发展种类等有趣科普书送给孩子。
加强和书的联结
在生活中随时和孩子提及书中的内容和细节,和孩子一起完成书中的小实验,这些方法不仅会增加孩子与书的亲密度,而且还会让孩子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进而增加读书兴趣。
与同伴一起阅读
家长可以让孩子和其他爱读书的孩子一起读书,增加读书的氛围,加强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家中举办读书会,邀请其他家长带孩子一起来读书,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亲子活动或朗读会
欢迎关注(熊娃大变身),每天分享一篇0-6岁儿童教养案例,帮助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如果你想知道娃娃被你坑了多久?关注(熊娃大变身)后,请点击《老师提醒:坑娃的家长越是这样爱孩子,孩子越是不懂珍惜和感恩》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