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文 / 三宝美妈
2019-06-03 16:17

昨天陪女儿练习洗衣服,为了激励她找到了一个小视频。

美国一个三岁的小男孩Tydus, 为妈妈准备晚餐,刚比橱柜高半头的小男孩,所表现出的独立和成熟让人惊艳。

他先思索了一下自己晚餐需要的东西,然后到超市推着比他还高的购物车选择了自己想要的食品,又到花园摘花来装饰餐桌,然后用微波炉煮千层面,用烤箱热面包,最后摆放餐具倒饮料。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一切看起来很顺利,可到饮料的时候出现了小失误。

第一次他抱着倒好的两杯饮料准备放到餐桌上,谁知道刚走了一半,脚下一个趔趄一杯饮料被他扔了出去,他赶忙放下手里的饮料,拿了抹布去收拾撒了的饮料,顺便还把杯子里剩的一小口给喝掉了。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因为清理的不够彻底,他第二次端着饮料从这里路过的时候直接给摔躺在地上,饮料撒了一身。

Tydus一骨碌爬起来自我安慰说:“生活就是如此,兄弟。”然后继续收拾,这次他擦的比较仔细。终于在第三次的时候他才摆放好了饮料,这是他不忘为自己欢呼一下。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先不说他给妈妈做晚餐这件事情,就倒饮料摔倒这件事情就值得我们学习。

再来看另外一个让我们啼笑皆非新闻。前一段微博上一个男子因为使用使用假的驾照被罚5000元,拘留15天,他们的父母却跑来质问交警:“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为什么罚那么重?”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31岁还是个孩子?还这么理直气壮!

每个父母都期望对孩子好,可是我们往往忘记去审视自己的行为真的是为他好吗?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也许当我们生育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具备了生的能力,但是如何育好他,却需要我们精心的策划,认真的思考,反复的训练和学习才能达到。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在办公室我经常听到家长说的是:

“我实在是没有办法!”

”我管不了这个孩子!“

”我打也打了,骂也骂, 还是没有效果。我没办法了!“

当我问:”你们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往往家长会瞠目结舌,因为他们很少想,甚至从来没有详细的想过这个问题。

还有一些家长会说希望孩子健康快乐,但是他们对孩子非打即骂,让孩子如何快乐起来呢?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面对教育孩子这件事情,很多父母会觉得心力憔悴,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为什么就是看不到效果呢?甚至有些父母最后选择放弃,恨不得找个什么万能的机构把自己的孩子托管进去。

我们楼下的一个邻居,孩子不好好学习,不上学,父母先请神,后来发现没用,他们找到了某个托管机构,说是军事化管理,孩子送去之后半年只让见父母一面,其他时间父母只要付钱就好了。然后他们咨询我的意见,问我是否要把孩子送到哪里去,他们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折腾不了这个孩子了。

在叙述孩子问题的过程中,能看到这对父母的无奈何痛心,更能感受他们深深的沮丧感,所以他们想逃避,想把孩子送走让别人教育。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是持反对态度的,幼年期孩子送入托管机构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青春期的孩子送过去会导致亲子关系更加恶劣,这是很多心理学家已经证明的事情,我就不多赘述了。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为什么父母的辛苦付出却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呢?

我觉得无非是三方面的原因:

1、教育孩子没有长期目标

我们很容易针对孩子当下的情况教育孩子,比如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说:”你家孩子在学校老说话,不完成作业。“家长回家之后就开始对孩子一顿批评,要求他好好写作业,不要说话。有的可能还陪孩子写一段时间的作业,觉得孩子完成了就没事了。这是针对这个行为的解决办法,家长没有看到更深的东西。

比如孩子爱说话,完不成作业可能是注意力缺失,可能是行为习惯的问题。也可能是孩子年龄发育的问题,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不应该去寻找背后的原因,然后有目的的教育孩子吗?

可是大部分家长喜欢做的事情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是针对当下问题,而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计划,这就容易导致育儿的无效。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2、对孩子期待过高

作为父母我们经历过很多挫折,所以当拥有了今天的地位和生活之后,我们会发现学习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可没有那么重要。

我周日带孩子去参加舞蹈演出,看着路上几乎都是带着孩子演出的父母,我不由的在想,当我在女儿这个年纪的时候我在做什么呢?

那个时候农村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那个时候的我不需要上舞蹈课也不用算数学题,我只要开心的疯跑就行了。但是现在的孩子不行,他们有很多兴趣班要上,而且往往上了,还会被父母要求要做好一些。

我们对孩子都有一些期待,期待越高失望就越大,尤其是孩子无法达到父母期待的时候,父母的挫败感就会很严重,而且这会形成恶性循环,他越表现不好,我们越是强压,孩子越不好,我们越挫败。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3、没有自我抚慰

导致育儿无效,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养孩子上面,我们忽略了夫妻关系也忽略了自我,当我们把所有的目标都盯在孩子身上的时候,我们无法容忍孩子一丁点的错误,孩子一旦犯错我们就很焦虑,很挫败。

同时,这也让我们没有时间去照顾自我,最终让自己耐心消失,情绪失控。不但养不好,还成了育儿的一个大阻碍。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养好孩子呢?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美国教育家、庭教育演说家,常销书作家。伊丽莎白.克拉里在她的《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中给了我们很好的一个答案。

她说:”儿童教育就好比一把三角凳,想要凳子立稳就需要三条腿,支撑儿童教育的三条腿,就是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咱们先来看明确价值观。

父母必须知道自己真正看中的是什么,才能区分什么是长期目标,什么事短期目标,如果父母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就谈不上制定计划了。

更重的是,当父母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管。

举个例子来说,我的长期目标是让女儿独立,短期目标是不让她给我惹那么多的麻烦。当我正在回复来访者信件的时候,她说要自己洗衣服,我就需要斟酌一下她的意见,然后我告诉她10分钟之后,我可以带她到洗手间,现在她的责任是看好妹妹。

当时间到了之后,我把她带到洗手间,看她接水,打湿衣服,擦肥皂和搓洗衣服。

早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能让行动和想法保持一致。否则我们一边喊着想孩子独立,一边这个不让他做,那个不让他碰,孩子能独立吗?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而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最好每隔一两年进行一次复盘,看自己的对孩子的价值观是否有变化。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其次,对孩子合理期望。

在我家大宝9个月的时候和她同年同月的小孩都会走路了,我当时深为自己女儿还不回走路而失望。为此我对她频频的训练,可是她慢慢悠悠到1周3个月才开始走路。

到二宝的时候我就不再那么焦虑了,让她顺其自然,谁家孩子爱那个月走路就那个月走路,我尊重自己孩子的发展规律,晚点就晚点吧,结果她一周两个月会走路了,到三宝我更是放心了,她不到一周就可以来回的溜达了!

每个孩子和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无论是同龄的孩子之间还是不同年龄阶段,他们的行为差异都很大。如果对孩子包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我们很可能会把大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法实现的事实上(就像我锻炼大宝走路),而且我们还会和孩子都陷入焦虑之中。

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合理的调整自己的预期,让自己慢慢来,日复一日的重复比高期待更有效果。

31岁巨婴被3岁男孩打脸,美国教育家的“三角凳理论帮我们解疑惑

最后,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我养孩子,养的要崩溃了!”这是很多父母的呐喊,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自己容易崩溃的原因,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爱自己,没有滋养自己,也就是伊丽莎白.克拉里所说的"我们没有尊重自我需求",我们只是一味的去盯着孩子,盯着别人,我们就是看不到自己。

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她写道:“自我感觉良好时,父母就有内在的力量和智慧来处理所要面对的局面;父母心情沮丧时,他们就无法冷静应对混乱局面了!”

科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的时候,智商几乎为零除了战斗什么也不想了。

而我们面对的不是敌人是自己的孩子。回想一下,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情绪好,我们对孩子好。我们情绪暴躁,听到孩子的声音可能就烦的不得了。

孩子没有变,父母却因为情绪而责难孩子。这个时候说明我们需要自我滋养了。

说到自我滋养其实非常的简单,伊丽莎白.克拉里给的建议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给自己留点时间,同时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爱自己,尊重自己并不难,只需要先有这个观念,并且去做就好了,唯有我们管理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孩子。

父母自身幸福感越高,对孩子就会越耐心。

您养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呢?如果您觉得自己的观念不清,我可以送你两份测试,帮您找到自己育儿的观念和目标。不用转发,也无需点赞,私信我就可以得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