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开始入园准备,开学的时候哭都来不及!

文 / 涵妈育儿
2019-06-20 16:29

文 |小七老师

本文由:小七育儿专栏(xqyuer)

授权发布

孩子不肯去幼儿园,是很多家长无法解决的难题,处理不好还会闹出大事。

你见过因为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就丢下孩子的妈妈吗?

西安的一位妈妈就因为孩子不肯去幼儿园,一大早生气,结果把孩子给弄丢了。

罗女士说,早晨她带着儿子乐乐从小区门口乘坐公交车去幼儿园。

上车后,乐乐说他不想去幼儿园上学了,她就批评了乐乐几句,乐乐当时就噘起嘴巴和她闹起了情绪,她一气之下就没理儿子。

车辆到站后,气呼呼的妈妈本以为乐乐会像往常一样跟在自己身后,谁料走到路对面,却发现不见乐乐的踪影。

她赶紧返回刚刚下车的公交车站寻找,却发现那辆公交车早就走了。妈妈很着急,又毫无办法,只好先打电话给幼儿园说孩子丢了。

当司机驾车行驶到终点站后,发现车厢尾部角落里蹲着一个哭泣的小男孩。

“你父母去哪里了?为啥一个人在车上?”无论司机怎么问话,小男孩就是不肯说话,只是不停地哭,最后才说他妈妈一个人下车走了,不要他了。

由于孩子还小,哭得很伤心,他只好先让孩子坐在离驾驶座位最近的一处座位上,再想办法帮他回家。

在安排孩子座位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孩子的上衣前胸印有“启蒙童话”,他问孩子穿的是不是校服?孩子点了下头。

他立即通过114查询到启蒙童话幼儿园电话,与幼儿园老师取得联系后,对方说他们刚刚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说,孩子找不到了。

然后司机和老师确认了孩子及其家长的身份后,让家长尽快赶往165路朱宏路枢纽站把孩子领回。

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了。

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去幼儿园,大部分原因跟爸爸妈妈没有做好孩子的入园准备有关。

毕竟家里和幼儿园不一样,到了一定的年纪直接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孩子可不能一下子习惯呀。

在孩子入园的至少前两个月,我们给孩子做充分的入园准备,就能更能有效的减少孩子入园前哭闹问题。

那么孩子入园前,父母该做哪些准备呢?

主要有三个准备,第一个是生理准备,第二个是心理上的准备,第三个是物资准备,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1

生理准备

幼儿园的生活状态跟家里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生理准备最重要的指的是孩子在生活技能上的匹配性。

一、生活习惯

如果孩子要去上幼儿园了,需要提前让孩子在生活习惯上跟幼儿园能够基本一致,比如说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玩等等。

孩子在家里头自由散漫的多一些,但幼儿园可是一个讲规矩的地方,几点钟吃饭、几点钟睡午觉都是固定时间的。

有相当比例的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固定时间要做固定的事,但是之前爸爸妈妈没有提前让孩子准备好,导致他们十分讨厌、害怕幼儿园。

二、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要求孩子能自己进餐,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喝水,自己洗手,自己吃喝拉撒。

自己上厕所,上完厕所能不能把裤子提起来?

北方城市,天气冷的话,上面的小秋衣能不能塞到裤子里,要不然肚子着凉。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提前来训练的。

所有这些生理上的准备建议是提前两个月,如果你能更早让孩子有规律起来当然更好,如果是不行最少也得两个月。

比如说9月份入园,7月就可以开始准备了,要不然孩子适应不过来。

其实就一句话:真正的入园准备,是需要让孩子的各项能力达到或接近幼儿园生活的要求!

知乎上有人整理了评估宝宝入园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各位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2

心理准备

接下来就是重要的心理上的准备,让宝宝学会怎么和老师、同学、其他同龄的宝宝相处,摆脱分离焦虑,这是重点。

孩子要去幼儿园之前,家长有几点需要提前和他沟通:

(1)第一个点是你要塑造幼儿园的正面形象。

你可以把幼儿园描绘成为天堂,把幼儿园描绘成一个儿童乐园。

千万不要跟孩子说这样的话:“ 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我管不住你了,我就把你送进幼儿园!”

你想一下,孩子老听这样的话,他怎么想?他会觉得幼儿园简直就是“不听话孩子集中营”,是吗?

把幼儿园形象塑造的这么恐怖,他还愿意去幼儿园吗?

所以跟孩子沟通不是问他“你要不要去幼儿园”,而是告诉他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

“那里有那么多玩具,那么多游戏,那么多好吃,那么多好朋友等着你,你一定要去,这是非常快乐的。”

(2)第二个是带孩子提前去幼儿园或者在幼儿园附近玩。

在孩子玩的高兴、感兴趣的时候,孩子玩的很留恋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带孩子离开。

如果孩子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期待、兴趣,就可以了,你可以跟他讲:

“宝宝别着急,一个月以后,就可以来上幼儿园了”;

“宝宝别着急,两个月之后,你就能来这儿,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再一个就是分离焦虑的问题。

分离焦虑其实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依恋性,在心理学上专业名字叫依恋关系。

三周岁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因为从三岁开始孩子要开始离开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跟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来过集体生活。

这个变化太大了,孩子需要个适应过程,而适应的关键在于孩子有没有能力跟幼儿园的老师、园长、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间的感情。

梅婷送女儿快快去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很快就获得的快快的信任。

快快一进门,老师就伸出手接过她,说:“很高兴认识你快快,我给你准备了礼物,要不要去看看~”

快快开始笑了。

然后老师开始帮她换鞋,一边帮快快穿鞋,一边笑脸盈盈的说:“快快,这里我们将会遇见很多很多新的小伙伴啦~”

“你就可以和妈妈说这里很好玩啦~”

快快一点也没有找梅婷,而是和老师一起笑起来,穿好鞋还和老师一起去看鞋柜,参观幼儿园。

孩子一旦感到了妈妈和老师一样,这个老师也挺可爱的,就会知道新的集体生活就不可怕了,而是有吸引力的。

否则孩子根本不可能愿意来幼儿园,即使来了也不愉快,甚至变得胆小、固执或者急躁、神经质、不合群,所以强烈建议0到6个月,6个月到2岁一定要父母自己带孩子。

(3)还有一种办法大家可以做的,就是利用榜样的力量。什么叫利用榜样的力量?

两周岁开始,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你要给孩子模仿的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绘本书、故事书,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个故事,让孩子知道故事当中,知道与别人怎么样开始建立合作,自己有逻辑性,知道可以怎么样跟其他的伙伴一起来共事。

大家知道,分离焦虑是因为平时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太久了,他的衣食住行玩乐全部要依赖于他的父母来进行。

如果他能感受到说我跟我的同伴、其他的小朋友也可以玩得很愉快,分离焦虑就会减退。

如果孩子特别喜欢维尼熊,你可以这么讲:

“宝宝,你不是特别喜欢维尼熊吗?知道维尼熊是怎么样上幼儿园的吗?你知道维尼熊在幼儿园是怎么午睡的吗?”

榜样的力量会影响孩子,让他更好的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入园的准备和帮助,一定不是临时抱佛脚,一定不是说下个礼拜就要入园了,这个时候才来。

更多的是今年9月份要入园的,提前两个月你可以准备些什么?

心理建设完了,到底应该怎么样上幼儿园?

(4)你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出你对幼儿园,对园长,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任。

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你要对老师温柔而坚定,愉快的跟孩子说再见,然后就马上离开。千万不要在角落里藏着,在窗户上趴着来偷着看孩子。

如果你都不是信任、信赖幼儿园的,孩子更会对这里担忧,所以你需要温柔而坚定,果断地离开。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必须坚信,表现出这种信赖来,就是:

上幼儿园真好,幼儿园真好玩,幼儿园的小朋友真有意思。你这样展现给孩子,孩子才能去相信这件事情。

3

宝宝入园准备的物资准备

说一下衣服的要求,衣服有三个要求:

(1)第一个是尽量纯棉,穿着舒适。

(2)第二个是要宽松、易穿脱。

现在很多父母非常注重审美,从小给孩子穿的衣服都很时尚,给孩子穿的那种小帽衫,运动的卫衣帽衫。

在幼儿园里头别的孩子跟他玩的时候,嬉笑打闹就拽孩子的帽子,结果把孩子脖子前面勒得通红。

回到家以后就就说这孩子怎么了,脖子下面通红什么情况?是不是被别的孩子给挠的?

最后通过监控录像一看:别的孩子跟他在嬉笑打闹的时候,会拽这个帽子。

当然不是出于恶意,但是这个总是不好的,所以给孩子穿衣服要易穿脱。

(3)如果穿鞋子记住:尽量不要穿那么复杂的鞋。

要系几个扣、解几个鞋带太复杂了,最好是一脚蹬的,最好是舒服的,而且在鞋子上面各种装饰物、小钻石,各种这种东西,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

最后强调给孩子准备东西里头一个重点——依恋物,其实通俗的讲就是一个布娃娃或者是一个毛绒小熊。

如果孩子有一个喜欢的毛绒玩具,孩子去幼儿园应该带着他,中午抱着它入睡,这就会有心理安全感的依托。

知乎儿童发展话题高赞答主常润,也有相同的观点:孩子可以带依恋物去幼儿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