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终身收益的技能,让孩子长大更自信、幸福,你知道吗?

文 / 儿科医生雨滴
2019-06-20 16:27

宝妈小优早上和一家人围坐着吃早饭。

她随手拿起了个白煮蛋,往桌上轻轻一拍,然后用手掌来回滚个两三回,顺势开裂的蛋壳很快就剥好了。

“为什么你剥个鸡蛋一气呵成,看起来这么简单?”小优老公问到。

“啊?剥个鸡蛋有什么技术含量吗?你别告诉我你不会剥!”这边小优是一脸黑人问号脸。

果然,她定睛一看,老公正一点点地、略显艰难地、细细地剥着蛋壳。

“哈哈哈哈哈!我以前怎么都没发现!你长这么大,居然不会剥鸡蛋!”

听着媳妇儿爆发出一阵阵“无情”的嘲笑声,一起吃饭的婆婆也忍不住笑了:

“以前我嫌弃他小,什么家务事都做不好,所以事事都包办了,结果现在连个鸡蛋都不会剥!以后我的小孙子,该自己动手就得动手,可不能学他爸爸这样,自理能力这么差!”

小优赶紧小鸡啄米似的不停地点头,难得婆媳俩人意见达成了一致。

要说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从做家务开始了。

一、家务,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记得有一期某综艺节目中,有位高中生“控诉”说长期被妈妈鼓励甚至要求主动承担家务,结果,他妈妈的一席回复瞬间实力圈粉:

“家务是真正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是你生命的组成部分。”

——这位妈妈看得很明白:脱离生活的教育和人生是不完整的,生活就是教育。(下图右下角有水印,请去掉)

这位妈妈同时让我想起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日本福冈有个小女孩阿花,从4岁开始时,妈妈千惠就开始教她做饭,不止做饭,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妈妈都让阿花自己来。这位身患重病随时可能离世的妈妈说:“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到哪,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很多人也许都看过这个故事,后来的日子里,小花没有了妈妈的陪伴与保护,但妈妈的母爱却以浸入于生活点滴的方式延续着,妈妈对阿花的教育不仅让阿花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不至于挨饿,更让阿花从小就有乐观开朗,勇于面对生活,感受生活的性格,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二、做家务,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

从生理上而言,做家务其实是按照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去完成相应年龄段所必须掌握的技能。通过让孩子完成相应阶段的家务,促进他在此阶段的心理和身体成长,对他们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希望他们成为可担当责任的独立个体。

比起一手包办、呵护备至,我们也许需要学会放手,承认并相信孩子有能力应对,并给予他们的最好的帮助和鼓励。

三、做家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责任感

心理学上认为,替孩子做他所能做的事情,会让孩子非常气馁,会剥夺孩子体会自己能力的机会。孩子无法了解自己是否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无法从能力增长中发展出安全感,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无助、依赖、能力低下。

美国育儿专家伊丽莎白.潘特丽也曾经说过: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做家务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遇到问题,面对和解决问题,通过家务的完成活动肯定和成就感。同时做家务还能提高宝宝的自理能力,培养他的责任感和家庭观念,这些闪闪发光的品质,可以照亮孩子一生。

说到底,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现在越来越注重孩子教育,却忽视了这些基本人生技能,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之一。

在我们都在忙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兴趣班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停下来思考下,让孩子成为有担当,会生活的人,是不是可以从我们身边基础的这些家务事开始?小到自己扔纸尿裤,收拾玩具,将脏衣服扔进篮子里,然后帮忙拖地,擦桌子,准备餐具……

今天,你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家务了吗?

我是你的儿科医生雨滴,写文不易,你的点滴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请多多留言关注点赞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