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陪读到点熄灯,娃却乖乖写作业,这位妈妈有什么绝招
相信说起陪娃写作业,哪个妈妈都是一肚子苦水,气到七窍生烟,鸡飞狗跳。可最近我碰到一位清华毕业的辣妈,却对我说,她从不陪娃写作业。现在孩子已经六年级,在班上成绩中上,每天的作业都是做自己按时写完。

原来在孩子开始写作业的时候,这位妈妈就定下了一项"家规":九点半准时熄灯睡觉。她说,作业写不写的完是他的事儿,按时睡觉是我家的规矩。
这位思路清奇的妈妈,不但不监督孩子写作业,甚至还在孩子作业没做完时,赶他睡觉。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却是让孩子变得更"自律"的大神级操作。下面就跟各位宝妈聊聊,怎么样能让孩子自觉主动写作业。

从小养成的"自律"习惯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这样写过:"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这位妈妈认为让孩子早早获得自律的能力,其实是为了让他更能掌握自主权。那么孩子多大的时候,才是培养他自律的好时机呢?
- 抓住"秩序敏感期",让娃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在两岁前,孩子按照父母安排的生活秩序进行每日的作息。而在两岁左右,本来好好的娃会忽然变得"矫情"起来。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这正是爸爸妈妈培养孩子"秩序"和"自律"的好时机。这个阶段的宝宝会非常愿意,接受对生活条理清晰的安排。
建议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制定这些规则,并且提醒孩子执行。比如制定每天的日程表,或者安排睡前的仪式等。让规划并执行的模式,成为孩子的内在行为模式。
- 多问孩子:你该做什么
自律是指对自我的约束能力,是一种主动的意识。在帮孩子建立自律习惯的过程中,给孩子建立一些秩序和规则,并不代表父母大包大揽的约束宝宝,而要经常问一问孩子:你该做什么?有位妈妈对孩子贪玩不愿意去睡觉非常头疼,没到晚上,妈妈就会站在卧室门口大喊:小米睡觉了,快放下玩具。
如果换一种说法,妈妈问:小米你该干什么了?或许孩子已经意识到要睡觉了,但是却没办法让自己离开玩具。而"你该干什么了"的提问,实际上是将主动权,从妈妈这里交给了他。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就可以逐渐的建立起孩子的自律能力,他会自问:我该干什么了?"

确立孩子对学习的正确认识
很多宝妈在辅导作业的时候,经常会怀疑自己家娃的智商。也曾经听过两个名校毕业的爸妈跟我吐槽,觉得自己姑娘可能是个傻子。但必须承认的是,学习对于孩子而言,确实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这位妈妈也在不断和孩子重复这三个事实。
△学习确实是件苦差事
说学习是苦差事,指的并不是孩子学习知识是很困难的事情。孩子最轻松的方式是通过感受和实践。但是整个教学体系和知识内容却不允许他们慢慢体验着学习。所以这位妈妈曾很客观的对孩子说过,学习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但也有乐趣在其中,要你自己慢慢发现。爸爸妈妈的工作也不是轻松的事情。就像是爬山,越是高的山,越难爬,上面的风景就越好。

△做作业是你自己的事儿
爸爸妈妈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在孩子眼里,如果不写完作业,最着急的人会是谁。我曾经亲自问过一个亲戚家的小孩,意外的是他竟然对我说:当然是我爸妈啦。
这位清华妈妈跟我说起孩子刚上学的时的一件事儿,那天晚上他吃过晚饭后,因为看动画片超时,这样做作业的时间只剩下了半小时,他当然没有写完,而妈妈也不同意他继续写作业。结果妈妈发现孩子定了闹钟,在清晨疯狂补作业。
让孩子认识到,写作业或者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用讲道理还不够。一次两次没有完成作业,并不会对孩子的学业造成多大的影响。却能让他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他应该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高效率带来更多自主性
让孩子坐下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儿是很难的,但却并非没有可能。关键是让他了解,提高效率可以带来的好处。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小计时器,或者用手机帮孩子看看完成一部分功课要多久,然后试试看能不能在快点,宝爸宝妈可以跟孩子解释,如果做作业再快点,就会有更多自主的时间(前提是保证质量)。
小A的儿子习惯在晚饭后写作业,有一次妈妈建议或许可以提高效率,利用晚饭前的时间来试着完成部分作业,睡前就有半个小时的自由时间,可以看书也可以玩乐高。于是孩子努力在饭前完成了语文作业,也体会到了提高效率带来的自主性。

教给孩子时间管理的方法荷兰的未来学者、作家与演讲家巴卡斯所说:"时间管理最重要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休闲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时间管理的目标是"搞定一切还能玩好。"
荷兰的未来学者、作家与演讲家巴卡斯所说:"时间管理最重要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休闲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时间管理的目标是"搞定一切还能玩好。"
而在上面的例子中,妈妈除了帮孩子了解提高效率是怎样获得自主性的,还给孩子上了时间管理的一课。那么,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管好自己的时间呢?
1、 认识时间
时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对时间的认识却可以从很小就开始。从认识"表"和"时间"的关系开始,让孩子了解代表时间的数字。然后可以经常问宝宝,现在几点了。爸爸妈妈根据宝宝的日常作息,制定一张表挂在显眼的地方。比如早上七点吃饭前,先问宝宝,宝宝几点了,再引导孩子看日程表,并告诉妈妈,现在该做什么了。
2、 给时间分段
认识时间点后,爸爸妈妈要帮宝宝建立"时间段"的概念。给大宝讲解时间段的时候,我们借助了一根丝带。用丝带绕着钟表一圈,看这根丝带的长度就是一天12个小时。宝宝午觉要2个小时就剪下来,吃饭1小时也剪下来,用彩笔标好。这样孩子就能很直观的将一天的时间,想象成一段一段的。宝爸宝妈还可以用绘图的方法来让宝宝了解时间段,和做某几件事情需要的时间。

3、 必须做和我想做
在磨磨蹭蹭不愿意投入写作业的孩子心里,大都会有必须做和我想做两方激烈交战。让孩子主动完成的关键,在于明确必须做和我想做。试着帮孩子列出来,可能宝宝的必须做和我想做和大人的判断有偏差,这个时候也别急着否定孩子,而是应该跟孩子充分讨论后,再确定分类和优先级。
4、 帮孩子合理安排
有了时间段的概念,并且能列出必须做和想做,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就能够列出一个简单的时间表了。可以遵循优先级从高到低,必须做和想要做交替的原则安排活动。比如必须做的事情是数学练习题,第二天要交。想要做的事情是看超级飞侠,特别想看。那么晚上就可以先写完数学作业,看一集超级飞侠。接着再做必须做的第二件事儿.....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小看想做的事儿,或者空闲时间的重要性。这些空闲时间,可以让必须要做的事儿,被做的更加高效更加优秀。
枕边育儿寄语
在"陪写作业"已经成了现代家长一大酷刑的今天,逼着孩子按时睡觉,简直算得上是一股清流。然而,这种神操作离不开对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这件事儿的理性对待,还有交给孩子的时间管理方法。这才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高级育婴师,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专注孕期、育儿、早教、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