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手会更聪明?触觉敏感期,这些知识父母要知道
孩子学会了爬,就开始到处爬,不断地用手去抓取物品,看看又摸摸的,有时干脆放到嘴里尝一尝,把妈妈惹得直叫:“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吃!”

孩子会走路了,所到之处更是令父母伤脑筋。因为只要是他看上眼的每一样东西,无一能幸免地被“研究”一番。
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专注地观察一下、思考一番,究竟孩子有哪些动作?为什么他们要如此做?也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想,可能不但不再和他争执,甚至会为他准备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探索环境。因为孩子正在运用他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去感知他所处的环境,凭借亲身体验,建构他的智力体系呢。
孩子通过感觉事物发展智力基础

孩子坐在床上,随手抓起挂在前面的一只毛绒玩具,塞进小嘴里吃了起来。正吃得津津有味,他的视线又被挂在面前的另一只可以捏响的橡胶小熊吸引过去,于是她丢掉毛绒玩具,将小手伸向那只憨态可掬的小熊。孩子的小手就像一个随时待命的小兵,时刻准备着听从大脑的指令,伸向周围的每一个物体,然后再不失时机地将每个可能被他抓起来的物件塞进自己的小嘴巴。这种“抓”与“吃”的动作带给他无尽的快乐,也成了他最初认识周围世界的最佳途径。
研究表明:婴儿早期,嘴的神经末稍多于指尖,探测物品的灵敏度最高。因此,孩子出生后到半岁之间,会更多地利用嘴来感觉周围的环境,但随着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用嘴来感觉周围世界的频率就会降低。处在爬行阶段的孩子因为喜欢用手掌到处探索,所以手的触觉敏锐度会得以加强。
感觉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当孩子迈向人类的第二次出生——能走路后,伴随着语言发展,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沟通能力。我们经常可以从他的手势或模糊的语音中,理解他是在询问“这是什么?”由此可知,孩子对认识周围事物名称非常感兴趣,而其方法就是靠自身的各种感觉来完成的。就让我们以草莓为例,来和孩子完成一次运用感官的完全体验吧。

不只小猪佩奇才社会!来,让我们一起教小朋友如何从“小白”全面成长为“社会人”:
爸爸妈妈们在给孩子吃草莓之前,不妨引导他仔细观察一下草莓的外表(有没有萌萌哒),并用手指轻轻地触摸(手感不错哦),感受一下草莓表皮的触感——粗粗的,再用鼻子闻一闻新鲜草莓的味道(有没有一种“清新脱俗”的味道),然后教孩子如何清洗草莓(“做戏要做全套哦”),并在孩子面前纵切、横切草莓后放入盘中,再坐下来细细品尝,用味觉感受草莓酸酸甜甜的味道(恭喜你已经成为“社会人”了)。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对新鲜草莓的认识,和一个只吃过草莓的小朋友相对,会有相当大的不同——
1.用视觉看到了草莓的外形及颜色;
2.用触觉感受了草莓外表的触感和形态;
3.用嗅觉认知了新鲜草莓的味道;

4.在清洗中,孩子用视觉感受到草莓和水的关系,较轻的会浮在水面上;
5.从观察纵切及横切的过程中,认识了草莓外表与内在的不同;
6.品尝草莓的过程中,充分用舌头感受草莓多汁与酸酸甜甜的特性。
养娃你真是得使出洪荒之力才可以,为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爸爸妈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
脑洞大开时间到:小小的草莓,除了直接食用外,还能做什么呢?这可难不倒聪明的小步菌,我们是不是还能让孩子看到如何榨草莓汁?如何做成草莓酱、草莓饼干、草莓派?等等。如果能带着孩子去采摘草莓那就更好了。这时,孩子所建构的有关草莓的实体感官经验正好与此连结,不但使孩子的智力得以发展,还能增进亲子感情。为小步菌的聪明才智打call!
另外,小步菌还要告诉各位爸爸妈妈:0-3岁的孩子对外在环境是没有经验的,必须不断地与外在世界接触,使五种感觉刺激在大脑中互相连线,经过大脑的统合,才能成为智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