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记不住“教训”?或是存在“反事实思维”,要注意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下班回家,就看到孩子正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我进了门,孩子也没有理我。我故意大声地说:"宝贝,我回来啦!"
孩子的眼睛仍然是紧紧地盯着电视,嘴里小声地说:"妈妈。"然后,孩子继续看着电视。
看到孩子这幅模样,我有些生气。于是,我问孩子:"你作业写完了吗?"
孩子终于看向了我:"我还没写完。"
我说:"那你怎么还在看电视呢?你明天不用上课吗?"
孩子说:"没事,等我把这集动画篇看完,我就去写作业。"
我看着孩子叹了口气,我突然想起上次孩子也是因为要看动画片而忘了去写作业,我也没有强迫孩子。结果,等到孩子看完动画片,已经晚上11点了。孩子可怜兮兮地对我说:"妈妈,已经23点了,我好困啊,我想睡觉,作业能不能就先不写了。"
我义正言辞地说:"不行,你刚刚自己说了要看完动画片就去写作业。现在你动画片也看完了,你应该就去把作业完成了。别想偷懒,我会在旁边看着你的!"
孩子听了我的话,一脸不高兴地打开书包,拿出课本,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无精打采地写着,写到了晚上12点。
原本我以为孩子经过了那天晚上的教训,肯定会有一定的改观,没想到孩子竟然又犯错了。为什么孩子总是记不住"教训"呢?其实这和因为孩子存在"反事实思维"有关。
那么,什么是"反事实思维"呢?为什么孩子总记不住教训呢?存在"反事实思维"的孩子有什么缺点呢?最重要的是,父母如何让孩子记住"教训"?

什么是"反事实思维"?
生活中有一种心理现象,就是思维活动针对的不是已发生的事实,而是与事实相反的另一种可能性。"反事实思维"是对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之后进行判断和决策后的一种心理模拟。
比如,一个人出门没带伞,但是下雨了。结果,这个人就被林成了落汤鸡。这个人会想,"要是我出门前记得带伞就好了,这样我就不会这么狼狈。"
孩子也是一样的,孩子会在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之后想,"要是我......那就好了。"在父母看来,这也是孩子记不住教训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孩子总是记不住"教训"呢?
1、 父母与孩子的关注点不同
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年龄差,父母有着很多社会生活的经验,而孩子还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说的某些道理,孩子并不能完全弄懂。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写完作业再看动画片,而孩子则是希望自己看完动画片在去写作业。父母的关注点是,作业比动画片要重要得多。而孩子的关注点则是,动画片好看又有趣,作业无趣,还是先看完动画片比较好一点。

2、 孩子不能够透彻地理解问题
因为孩子经历地不够多,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深刻经历。所以,孩子看待问题
都会以一种比较随便的态度。对于错误,他们更容易怀有侥幸心理,认为这只不过是运气问题。
比如,孩子花了太多的时间看动画片,反而忽略了学习,结果孩子考差了。孩子并不会觉得这是因为他花了太多时间在玩上面,他会觉得这是因为自己太粗心了,下次一定可以考好。
孩子没能够透彻地理解错误的原因,孩子下次就还会犯类似的错误。
3、 孩子不够自律
如今,很多大人都没有自制力,更何况好奇心重的孩子呢。孩子记不住很多
教训,就是因为那些教训都太有诱惑力。
比如游戏机,电视动画片,这些东西都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诱惑。孩子明明知道看电视就会写不完作业,但是孩子还是要看就是因为电视剧对于孩子来说,诱惑力太大了,孩子没有那个自制力去抵挡诱惑。

"反事实思维"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孩子就变得越来越记不住教训了。冬天的时候,我一直强调孩子不能光着脚走在地上,可是孩子却总是记不住这个教训。
孩子认为光着脚走舒服、凉快,可是父母觉得光着脚走,孩子会很容易着凉。孩子生病了,父母和孩子说:"让你不要光着脚走吧,现在就着凉生病了吧。"
这时,孩子开始想:"要是我当时听爸爸妈妈的话就好了,不然我现在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可见,在生活中,"反事实思维"会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
那么,"反事实思维"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1、 不会明辨是非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是说,孩子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
力。孩子只能够站在他的角度上去思考,因为孩子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所以孩子会带着错误的、片面的只是去思考问题。
再加上,孩子不能听进父母的教训。久而久之,孩子不会明辨是非,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
2、 没有制止力
上文已经说了,孩子不够自律,没有制止力去抵挡诱惑。"反事实思维"会
让孩子一味地沉迷于诱惑之中。孩子得到了一些教训后,也只是会遗憾地说一句:"要是我当初......那就好了。"
这个教训并不会让孩子长记性,相反,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节制,孩子也就失去了延迟满足感的能力。

3、 容易变得叛逆
"反事实思维"会造成孩子的第三个不良的影响便是,孩子可能会变得叛逆。
孩子记不住教训,就会不断地被某个事情教训,直到孩子真正学会了某个教
训。当然,如果孩子现在不能记住某一个教训,那么孩子就会社会教训。
孩子不能记住教训,就意味着孩子是在不断地破坏规则,不断地犯错,也是在不断地挑战父母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容易变得叛逆。
如何让孩子记住"教训"?
既然父母已经知道什么是"反事实思维",以及孩子记不住教训的原因,还有"反事实思维"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现在,父母最关注的应该是如何让孩子记住教训吧!

1、 建立平等的观念
首先,父母不能把孩子看成是孩子,应该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
有思想的个体,不是一个只会依赖于父母的个体。这样的话,父母就不会盲目地
把孩子做的错事往自己的肩上揽。
相反,父母要让孩子自己负起肩上的责任,让孩子为自己做的错事负责。这
样,下次孩子再遇到错的事情时,他不会想着找别人帮忙,而是反思自己错误,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 引导孩子去思考
孩子犯了一次又一次的错误,父母的常见的态度就是指责。父母通常会说:
"活该,我早就提醒过你了,你偏要那么做,现在就尝到苦头了吧。"
本来孩子应该得到了应有的教训了,可是父母还要指责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理解他,很容易与父母产生分歧。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去思考教训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承诺下次一定不会犯错。

3、 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孩子犯了错,父母就特别喜欢讲大道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理解父母所
说的这些大道理。因为孩子并没有经历过,父母苦口婆心的大道理只是在夸夸其谈。
所谓大道理,就相当于是一种结论,孩子没有经历过自己的推理,只是单纯地记住了结论。这样,孩子很快就会忘记这些结论。只有孩子自己去碰壁,自己去经历,这些经验才能教会他判断世界的方法。
孩子记不住"教训",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然后自己得到教训,得出生活的经验!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