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妈妈陪我玩!”父母的温情“陪伴”是最好的早教,您知道吗

文 / 乐乐妈妈育儿
2019-07-06 15:05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网络上的数据统计,“2018科学早教大会”发表的统计数据中表明,如今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方面的教育越发的重视起来,其中年轻的父母们中有90%都表示很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并且认为在父母的教育中“陪伴”所代表的意义越发的值得父母们考量。也因此很多的父母表示愿意抽出时间来和孩子一起度过。

对此网友的态度各有不同。网友小A表示:“看来这届父母却确实很优秀,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工作很忙,自己的生日愿望是父母可以一起陪伴自己一天,但是直至长大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网友大东表示,虽然父母们愿意抽出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但是现在工作压力这么大,想要实现这点也并非易事。”

陪伴可以使得孩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相对于专业机构来说,父母的陪伴所提供的早教内容并不会逊色很多。亲密的家庭环境离不开父母的精心营造,父母肯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更加能够得到孩子的情感反馈。不过,国内亲子教育也存在着“无效陪伴”、“隐形陪伴”等现象,亲子间缺乏有效、高质的亲子互动。

一、为什么很多家长忽视或者缺失了孩子的早期“陪伴”?

前段时间,和闺蜜聊天,闺蜜感慨自己生完二胎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的亏欠大宝。闺蜜感慨自己在生完小宝后对育儿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了,才发现自己认为大宝可以自己玩耍时,就减少了对大宝关注的做法有多么愚蠢。在大宝幼儿期的时候,闺蜜夫妻俩的工作都处于上升期,平时很少花时间陪伴孩子,看到孩子自己也可以玩得很好,闺蜜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的。如今大宝已经上小学,与父母的关系并不算亲密。大宝常常习惯于自己玩耍,对父母的依赖感较低,但是性格也更加孤僻一些。

闺蜜家的状况并不在少数,父母认为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可以表达出自己的喜好时,更加倾向于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进而减轻自己的育儿负担。但是,家长们却和闺蜜一样,忽视了孩子成长中必备的陪伴。

很多家长也倾向于认为孩子处于青春期时会比较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陪伴,但是事实上,孩子在幼儿期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的陪伴有明显的需求了,这个阶段的陪伴可以使得孩子更加具有探索世界的热情。

二、“陪伴”是早期教育的核心

上两天隔壁张姐表示想把孩子送到早教班去,认为这样孩子可以获得更加专业的引导,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想到孩子还不到2岁,就要和父母分离,又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后来张姐详细的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幼儿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与父母过早的分离会影响安全感的建立。并且父母所提供的恰当的早教内容更加有助于孩子的接受。于是张姐决定主动承担起孩子的早教任务,也就打消了早教班的念头。

相信早教机构可以为孩子提供会更加专业的引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把育儿的任务推脱出去。同时,父母的陪伴也是孩子早教的关键部分,任何人或者机构都代替不了的。

当孩子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时,父母的陪伴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同时父母的陪伴也是维护融洽亲子关系的最有效方式,有助于孩子积极性格的养成。

三、“陪伴早教”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上段时间同事面临着被调换部门的领导安排,虽然市场部的工资会高出很多,但是需要经常出差,同事考虑到孩子还小便拒绝了领导的安排。领导劝说道“孩子还小,请父母帮忙照看就可以了,你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同事则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值得为人父母们去珍惜,而父母的陪伴是给予孩子最实在的礼物。同事平时工作很忙,但是都尽量通过提高效率的方式解决,很少把工作带回家,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和孩子玩在一起,也因此孩子内心充满了安全感,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分离焦虑也表现得非常轻微。

父母的陪伴使得孩子不惧怕短暂的分离,这也有助于亲子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当孩子在行为表达上更加自信、有爱时,这与父母的细心照顾、耐心引导大有关系。

1有助于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建立

显然父母的陪伴会使得孩子更加有安全感,另外,在幼儿期的时候,家长难免会有短暂分离的时候,这时家长有必要和孩子说明原因,这使得孩子不必陷入父母突然消失的恐惧之中。

2有助于孩子自信的性格形成

孩子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幼儿期父母的陪伴和认可。当父母肯花心思在孩子身上时,家长们会发现孩子在行为表现上更加的自信大方,倾向于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较少担心自己犯错会引起父母的斥责。

3有助于孩子与父母间信任感的建立

父母与孩子间信任感的建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父母疏于陪伴时,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自然会有所下降。尤其是父母对孩子许诺但是没有兑现时,这使得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急剧下降。

四、家长该如何做到优质的“陪伴早教”?

前段时间看到一份关于陪着不等于陪伴的研究理论。理论中表明,当父母无法提供高质量的陪伴时,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会有所下降。进而造成孩子身心发展上的影响,使得亲子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受到阻碍,同时也影响家长权威的建立。并且心理学家们也表示家长低效或者无效的陪伴还不如不陪伴。

当家长们以为陪在孩子身边就是对孩子负责,就是给予了孩子爱和温暖后,这样的想法难免会过于主观。陪伴孩子除了父母要花费时间外,更重要的是要花费心思。陪伴孩子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十分珍贵的相处机会

1耐心的与孩子进行沟通

当父母愿意静下心来放下手头上的事,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及时的回应时,父母实现了与孩子的有效沟通。父母对孩子想法的倾听是陪伴孩子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

2认真的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家长认真的和孩子玩一场游戏,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家长会对孩子产生新的认知,对孩子的看法更加全面、中肯。

3配合孩子的情感反馈

当孩子有哦情感表达输出时,家长应对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勉强孩子,选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更加有助于父母的教育理念的输出。同时家长配合孩子的情感表达也会使得孩子觉得自己被关注、被尊重,进而自我认同感得到建立。

很多家长明白陪伴的意义,但是却倾向于把教育的责任推脱给环境,这样的做法对孩子并不公平。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并不仅仅是在叛逆情绪强烈的青春期,而是从孩子出生后就一直被需要的情感需求。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早教的意义不仅在于智力的开发,和孩子性格形成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关联,对此大家的看法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哪些早教的好方法呢?欢迎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