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爱孩子,也要舍得让他吃4种苦,你做到了吗?

文 / 家长课堂
2019-07-16 00:44

父母总希望能够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而爱不是一味地给予和付出,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磨砺的过程,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为父母,应该慢慢收起我们过于保护的羽翼,让孩子慢慢去感知人间疾苦。有5种苦,父母绝对不能替孩子,需要孩子自己去经历才能成长。

1、变迁的苦


新学期开学没多久,经常听到身边有妈妈抱怨“学校又换老师了”。换老师,对孩子和对家长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孩子对于适应新的面孔、新的环境都需要一段时间,孩子的学习生活也会因此暂时受到一定影响。

换老师,家长和园所应该引导孩子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既让他感恩、怀念原来的老师,又让他尊重、接受现在的老师。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只有我去适应它,不存在它适应我们的道理。我们适应了这种变化,我们就能变得更好。包括我们身边人和事,也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只有我们适应了它们,才能更加从容面对这一切,接受他们。

让孩子接受变迁的苦,让他们学会勇敢面对这一切,不会让他们变得自私和太过自我,最后能更好的生活在这个社会。


2、残缺的苦

残缺不单单指自身的残缺,同样也是每个人能接触到的任何事物的残缺。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身边事物的不完美。这样才能看到真正的美丽。

世间几乎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完美无缺的,它们总是会或多或少有一点瑕疵,不要对此过于较真,接受它们,换个角度,你就会发现,其实它们并没有那么讨厌和难看。

同样,懂得了残缺的痛苦,也才会珍惜接近于完美的东西,或者尽量创造出完美的东西。不管是哪一种结果,对一个人都是有好的影响。

要让孩子知道残缺才是生活的必需品,不是所有事情都如期待般尽如人意。接纳不完美,是一种豁达的态度,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3、遗憾的苦

孩子,我为什么苦口婆心地劝导你用功读书?

我并不是要利用成绩去绑架你,也不是利用成绩来判断你的能力,而是为了你今后的生活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活的更坦然。

世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我本可以。每件故事都有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回味不尽的美。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十几岁时所经历的困难和练就的毅力,才有可能使你拥有今后的成就。

孩子你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收获相应的回报,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怀着希望享受其中,尽力让自己无悔无愧。

4、吃亏的苦

老人们常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吃亏不代表一味的顺从,而是以宽容大度的姿态对待别人。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更注重得失心,担心孩子吃亏受别人欺负,也正因如此,导致孩子变得霸道野蛮。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知心姐姐卢勤也曾说过:“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是啊,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人都要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不仅仅是智力的较量,更是毅力、意志的较量。

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我觉得“虎妈”、“狼爸”、“鹰爸”不足学。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愿而不强迫命令;需身体力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而不能只动嘴不动手。需持之以恒而不可一曝十寒。


孩子成长所必须承受的苦,作为父母需正确的引导,而不应全权代劳。

既然父母不能给以孩子一辈子的呵护,那就让孩子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苦,从而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吃苦是一种恩赐,懂得吃苦,才能回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