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文 / 惠心千爱感统测评
2019-07-16 09:17

1997年,我生育第一个宝宝,从怀孕到生产,没有得到过任何科学育儿指导。在医院里,孩子一出生就被包成“蜡烛包”,出院后,我抱着“蜡烛包”回家,是继续让宝宝呆在“蜡烛包”里还是将“蜡烛包”打开让宝宝自由伸展她的肢体?我很迷茫。家里的老人说要继续包,以防止孩子发生“罗圈腿”和多手多脚的坏习惯。

没有任何育儿经验的我,对老人的话半信半疑,每每看到女儿为伸展她的四肢而憋得满脸通红时,我就更加怀疑。

书中自有黄金屋

那时的我,特别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要从书中寻找答案,可偌大的书店里没有一本关于早教的书籍,只有一本《中美教育的不同》。朋友给了我一本旧得没有书皮的《0-3岁育儿指南》,我开始了“科学”育儿之路。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上天让我偶拾别人准备当垃圾卖的中国当代早教之父冯德全老师的早教书籍《0岁方案》(当时还没正式印刷发行),此时,女儿已经是2岁半。我如获至宝,反复研读冯老的著作,并严格按照书中的理念和方法养育女儿,很快就能见到成效,女儿在语言、运动、认知、社交、生活自理等方面比同龄孩子要发展得好。到了学前班,女儿的班主任对我说:“你女儿好独立,没有城市孩子的骄气,以后到哪都能适应。”我母亲也反思自己,她说:“对比一下你现在的这种育儿方法,我以前那个年代的人真的不应该生那么多,把孩子生坏了。”

尽管我抓住了早教(0-3岁)的尾巴,把女儿的身体智能培养得比较好,但女儿自出生开始就出现的难入睡、睡眠少、易兴奋、好动等现象一直没得到改善(出生前医院诊断为胎儿发育迟缓),直到6岁发展为抽动症,并逐渐出现身体笨拙、容易摔跤、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易发脾气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女儿的学习、运动、交友和情绪,我和女儿的生活也因此受到冲击,亲子关系开始变差。

虽然女儿情况变差,但我并不否认早教的重要性。我边实践边向身边准备要当父母的年青人传播早教理念。那时的资讯很缺乏(也许是因为我在部队里信息比较闭锁),没有资料可介绍,只能凭嘴巴说。弟弟结婚后,我开始把《0岁方案》的主要内容摘抄下来,把书借给了我弟弟,并叮咛他要保管好。然而,在我看来是可以当『祖传秘方』的书籍,弟弟竟然弄掉了,很是可惜。

2005年,二女儿出生,我也是按照冯老的理念和方法培育她,二女儿的成长很顺利,许多能力超前发展。女儿上小学后,显得跟同班孩子很不一样,我因此被要求给家长们分享育儿经验。许多家长第一次听早教理念,自是后悔不已,但也只能接受现实:“那没得比咯!人家从0岁就开始培养了。”同年级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看见自己的女儿在专注力和主动学习这方面与我女儿相差甚远,也后悔自己当初忽略了女儿的早期教育。

两个女儿都爱学习,主动学习能力强,自上一年级开始,从来不需要我陪着写作业,成绩也都不错,9岁之前,两人各方面的能力相差无几,9岁后差异出现,小女儿一路发展稳定、顺利,而大女儿开始出现明显的情绪、学习、交往等问题。

同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二个女儿为什么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因工作需要走上了心理咨询之路,也因此有了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找答案、认识生命、调整自己和帮助女儿。

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家庭教育专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家长的问题”,我一直用这句话来剖析自己。但是,内心总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服气。直到遇见王臻惠老师,系统地学习了感觉统合理论,才解开了积压在心中十多年的困惑:原来大女儿自出生开始就感统失调(前庭觉不足造成女儿易兴奋、入睡难、好动);早教中缺乏感统训练就无法帮助孩子全面顺利发展;感统失调长大后并不会自然就好(除非有刻意的训练);冯老的早教理念提倡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但缺乏针对性,如果在各敏感期都能得到充足的生命成长养料,孩子就能顺利发展,如果孩子一出生就是感统失调或在养育过程中出现感统失调,无针对性的感统训练无法帮助孩子持续进步。

陪伴两个女儿一路走过来,切身感受到早教的神奇效果,也目睹了一些错过早期教育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限制,在心理咨询和感觉统合工作期间,更是感受到许多没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所承受的种种身心压力。

早期教育非常重要,为人父母不可不知道。

脑科学研究指出,人类大脑在出生后快速增生分裂,脑细胞在2岁左右就达到成人的两倍,6岁后开始淘汰连结较少的细胞,直到12岁存留下一辈子学习的基础网络。人类智力发展在3岁时就完成60%,6岁时完成80%,大约在17岁时发展成熟。

也就是说,3岁之前,孩子拥有人类最宝贵而且独一无二、一去不复返的感觉统合、成长敏感期以及脑发育等特殊的生理发展优势,在这3年里,孩子可以完成一生60%的智力开发。

人的生长有生老病死,对应自然界来说就是四季。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人的生长也有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规律。任何生物都有生命周期,都按这个规律来长,生命也是如此。自然规律告诉我们,种子的品质和早期发展(早教即是春生)的重要性。父母如果不了解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长收获的将是长歪的树(走上邪道的孩子)、细小的树干(没有担当的孩子)、黄黄的叶子(体弱多病的孩子)、又小又少的果实(没能力或能力弱的孩子)。

农民种田知道要有好收成需要选择优质种子、肥沃的土壤和合适的播种时机。庄稼长坏了,可以吸取教训第二年重来,对待一年一次或两次的播种机会,农民都如此地重视,而孩子的生命呢?一辈子不可重来,准备当父母的成年人真的不能这么随意,真的要认认真真养好身体,为胎儿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还要储备正确的科学早教知识,做好『春生』工作,为『夏长、秋收』奠定良好基础。

什么是正确的科学早教知识?那就是正确的感觉统合和成长敏感期理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