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认识世界的?爸妈知道这三点,孩子将来不会差

文 / 橘妈育儿
2019-07-16 19:22

文丨橘妈

我们知道,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开始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旅程。

在不断的摸索前行的过程中,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以此激发出更多美好的能力和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认知能力是孩子成长的开始,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孩子问妈妈:“太阳为什么这么刺眼?”

妈妈告诉孩子:“因为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它发出了强烈的光,是光线让你觉得刺眼。”

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表达了两种认知方式:

1. 自我感知

孩子之所以问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孩子看见了太阳,他感觉到了刺眼。通过这种自发行为,孩子意识到了太阳的特性:它的光会让眼睛感到不适。

并且,因为这种自我感知,孩子内心产生了疑问:太阳为什么会这么刺眼。

其实你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成长的关键过程:认识世界并产生疑惑。

疑惑是什么?疑惑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孩子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这就使得孩子的成长有了强大的心理动力。

2. 通过外部干预的思维感知

孩子无法解开“太阳刺眼”的疑团,于是寻求妈妈的帮助。在妈妈的会回答里,孩子找到了原因。

也就是说,妈妈的解疑答惑这种外部干预,对孩子的产生了一定的思维引导。虽然孩子对于“光线”可能没有足够的认识,但在潜意识层面“光——刺眼”的逻辑关系已经建立起雏形。

这种思维雏形会帮助孩子在“表象——原因”之间建立逻辑关系。

也就是说,我们的外部干预会帮助孩子建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有了这种思维习惯,孩子的成长就有了一定的“自发性”,他试图通过自己的逻辑组织,解开某些疑惑。

这是什么?这是想象力!

一方面,认知能力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心理动力。

另一方面,认知能力的提升给孩子建立的思维习惯,帮助孩子找到了解决疑惑的方法,并提升了孩子的想象力。

所以说,认知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极为关键。

那么,该如何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

我们知道,孩子的认知能力来源于:视觉、听觉、触觉和心理感知。触觉听觉嗅觉,是孩子通过实际行为感知世界的方式,而心理感知往往是通过联想认识世界。

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当然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需要意识到这样几点:

看得多、听得多、触摸到的多——想得多——认知丰富多彩。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1. 别过早的解疑答惑

孩子通过感知世界产生疑惑,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趁这个机会赶紧告诉孩子原因,让他了解更多。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

首先,当孩子产生心理疑惑的时候,会自发的进行逻辑组织,试图做出解释。这种自发行为极为重要:一方面,这是孩子逻辑能力的锻炼,过早解疑答惑就失去了这种锻炼的可能;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询问孩子的观点,知道孩子的想法,并通过孩子的想法解疑答惑。这样才能在不伤害孩子认知的前提下,帮助孩子了解事物的本质。

2. 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

对于事物孩子有自己的认知,当孩子产生疑惑的时候,其实也在表达另一种需求:一方面,他需要解开疑惑获得满足;另一方面,孩子也迫切的想要通过父母的回答验证自己的判断。

比如,三岁的孩子问妈妈:“月亮这么亮,是因为它有电池?”。我们知道孩子的认知是错的,但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

尤其对于三到五岁的孩子来,获得认可是他们最迫切的心理需求。一旦这种需求受到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3. 不较真

感受其实本身就是一种虚化的东西,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理认知、情感认知。比如孩子拿到一块石头,他感觉到石头是硬的,硬就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在情感认知上就会产生危险的因素。

如果孩子因此认为“石头是愤怒的”,父母千万不要跟孩子较真,让孩子知道“石头没有感情”。

石头有没有感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思维正在爆发出更强大的想象力。

认识世界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关注孩子的认知能力,就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