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还能建立这种能力,你家孩子会玩吗?

文 / IF枕边育儿
2019-07-17 12:06
本文的开篇,我们先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岁多的美国小男孩,站在一根水管前。爸爸拿起水管喝了一口,小男孩看到了,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拿着水管去喝水。可小男孩笨拙的动作,第一次没有轻易的喝到,第二次、第三次才成功喝到水。
他发现水是甜的,又继续喝了几口。全程爸爸、妈妈都笑着鼓励孩子去尝试,就算小男孩衣服全打湿了,也没有任何制止的动作。
这样的场景,相信父母们不会陌生吧?爱玩水可能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面对孩子偷偷玩水的行为,我们是如何做的呢?又应该作何反应呢?那么,我们先要了解,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玩耍是孩子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手段

我们不妨再回到文章开头的场景中:小男孩的喝水动作,是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模仿→尝试→重复,这就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如果我们因为怕孩子弄湿衣服要感冒而强烈制止,实际上就是阻止了孩子的一个学习的机会。

教育家肯·罗宾逊曾经说过:"游戏是我们学习理解和体验周遭世界的一种最原始的方式。"

这里所说的游戏也就是"玩耍",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他们的大脑有一种惊人的"计算"能力,在玩耍的过程中,会激发他们的特质。

玩耍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发表于《发育心理学》杂志的一项经典研究中,对90名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了三组关于自由玩耍的游戏。结果显示,自由玩耍的孩子表现出更多非常规性和创造性的操作。这也说明了玩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孩子到三岁左右,最喜欢玩的一个游戏就是角色扮演。任何一件物件或玩具,在他眼中都会变成有神奇魔力的"大宝贝"。

我女儿有个小刺猬玩偶,每天睡觉她都会抱着。出门或者回家都会跟小刺猬打招呼,她说小刺猬是她最好的朋友。有时候还会邀请我也参与进来,她用小刺猬的语言跟我讲话的时候,我都会认真的回应她。

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在玩耍的途中,会有哪些各种奇异的画面。这些很多都是他们想象出来的。而且玩游戏没有规则的设定,还能不断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玩耍能帮助孩子建立"亲社会"的能力

细心的爸妈会发现,宝宝在6个月左右,就会有意识想要出去玩。到外面看到其他小朋友,会表现的异常兴奋。如果有其他人逗宝宝,也会做出反应。如果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宝宝看到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的妈妈,会觉得特别好玩,还会被逗得哈哈大笑。

这就是孩子最早期的玩耍,以此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和社交能力。等他们慢慢长大,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途中,会学会如何通过协作来实现自己和团队的目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玩耍并不是我们成人眼中的"不务正业"。相反,它对孩子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我们知道了玩的重要性,但怎么让孩子更好的玩,如何陪孩子玩?则是父母最头疼和最需要去学习的。

带孩子玩耍时的几个准则

虽然孩子喜欢玩的游戏种类繁多,每个家庭环境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何种,我认为这几个玩耍原则,父母还是要遵守的。

  1. 尊重孩子对游戏的自主选择,并支持他纵情玩耍。

孩子喜欢的游戏,我们是无法想象的。一个水坑,他们就可以玩上一天,一个躲猫猫,他们可以无限制的玩下去。我们要做到是在孩子游戏的时候,不要横加干预,或者进行言语上的打击,这样的做法只会拉开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阳阳三岁了,跟别的小男孩不一样,他不喜欢玩车啊,奥特曼之类的玩具。就喜欢玩洋娃娃,经常一个人角色扮演照顾玩偶的游戏。阳阳妈觉得这游戏对男孩子不好,就总是笑话他:"这些都是女孩子玩的,你是不是不想当男生啊"?阳阳听到总是脸通红的说"不是啊,那我以后不玩了"。后来阳阳只好玩起了家里的小汽车,但是玩的并不开心,也不活跃。

在游戏里并没有性别界限。男孩玩车,女孩玩芭比娃娃,这些都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既定印象,却不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2、孩子沉浸在游戏中时,不要去刻意的打断。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孩子的专注力往往就是父母不经意给破坏掉的。比如,当孩子静悄悄的时候,父母总喜欢喊孩子名字,问他在干嘛;当孩子正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时候,父母喜欢问孩子需不需要帮助。这种时刻多了,本来有专注力的孩子,也会被一点点的被破坏掉了。

网络上有一句话叫"孩子静悄悄,一定在作妖"。由此看来,父母打断孩子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好孩子,我们在不放心的时候,也可以静悄悄的去看孩子在干什么?如果没有涉及到人身安全的事,就让孩子尽情的玩吧。

3、陪孩子一起玩耍,当孩子的参谋

《发展心理学》中记录的一项研究发现:和独自玩相比,婴幼儿在与他人一起玩时,会更多的从事象征性游戏。尤其是和妈妈在一起,能够激发年幼儿童进行高水平的象征游戏。

6岁以前的孩子,最喜欢的还是跟父母一起玩的感觉。不信,你可以回家试试。当孩子正在看电视的时候,你对着他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吧",相信孩子会立马关掉电视机,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游戏中。

陪孩子玩耍的途中,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游戏。试着用一颗童心,顺着孩子的思路,在适当的时候,变化一下规则,优化游戏,提起孩子的兴趣,让参与度更高。

4、为孩子供给玩多种玩耍的机遇

玩耍并不限于户外,在家也一样可以进行。和孩子在床上来一个绘本上的角色扮演,跟孩子一起养植物,给孩子的芭比娃娃做一套衣服等等,都是一个玩耍的机会。当孩子痴迷于电子产品时,也就是制造玩耍机遇的时候。用游戏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他自然就会甩掉电子产品了。

有次去朋友家串门,我发现他家里的玩具很少。我好奇的问:"你家孩子都不买玩具么"?朋友把我领到一个房间,里面堆满各种各样新奇的玩具。都是朋友和儿子一起亲手做的手工,独一无二,市面上买都买不到。有些还可以反复利用,一件物品可以变出多种造型。

朋友说:"做这些时间过得很快。既陪了孩子,又让他学到知识。你看这些小物件,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哦!"说着还给我展示他儿子做的一些小物件。

原来"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我们经常抱怨孩子只知道玩。但只要家长教导的好,玩不就是最好的"学"么?

枕边育儿寄语:

其实现在这种大环境,和我们小时候已经有了很本质的区别。以前真的是 "放养",父母觉得能够供孩子吃穿上学就行了。哪管什么陪伴、质量,而我们也觉得在田野中玩耍的很开心。再看看现在,孩子玩耍的方式和道具越来越多了,家长如果能够陪孩子有质量的玩耍,相信孩子会还你一个更惊喜的成长。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高级育婴师,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专注孕期、育儿、早教、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