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这样夸,孩子会变笨。
文 | 张书愿 小凡姐姐
“宝宝,你真棒!”
“宝宝真聪明。”
“宝宝好厉害!”
如果你也时不时地这么夸孩子,那就一定要注意了。
这些看似正能量满满的夸奖,并不能如你所愿,鼓励孩子变得更好,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样夸孩子,孩子会变“笨”
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罗尔·德韦克,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的学生做了一项实验研究。
实验中,工作人员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实验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力测试,测试的题目很简单,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完成。
测试完成后,实验人员会告诉孩子们分数,并夸他们一句。
实验人员随机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听到的是关于智商的夸奖,比如,“你很聪明,在拼图方面很有天赋。”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比如:“刚才你一定很努力,所以表现得棒极了。”
表面上来看,两组孩子得到的都是夸奖,并无明显区别;然而,因为夸奖的着眼点不同,已经暗暗唤醒了孩子不同的心智模式。
接着,孩子们进行第二轮拼图测试。
这轮测试题分为两种,难度不同,孩子们可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
结果发现,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德韦克说,这两类孩子在测试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会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难题,并会说“这是我最喜欢的测试”;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所以,在测试中会很紧张,找不到解决方法时会十分沮丧。
第三轮测试中,德韦克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
然后给孩子进行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测试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此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而被夸奖聪明的孩子,他们的得分与第一次相比,反而退步了20%。
德韦克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可以给孩子一个可以自我掌控的感觉;而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孩子成功与聪明与否有关,这不在孩子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他们在面对失败时会不知所措。
在后来对孩子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往往看轻努力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我很聪明,是不需要那么努力的”,甚至认为努力就等于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这个实验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句话的细微区别,竟能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但是仔细想想,孩子的成长路径不正是在父母的一句话、一句话中被引导出来的吗?所以啊,父母的每一句话,对孩子都很重要。

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德韦克的实验中,两种夸奖方式导致了两组孩子不同的发展方向,究其原因,是大人关注点的不同让孩子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被夸聪明的孩子,形成了固定型的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天赋,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他们需要不断的正向反馈来证明自己是聪明的、有能力的,而无法接受一点点挫折。甚至,为了维持自己是“聪明”的感觉,他们拒绝挑战,拒绝努力。因为如果努力却失败了,就等于说自己是“无能”的,这会让他们内心脆弱的自恋崩塌,这样的体验他们无法面对。
被夸努力的孩子,获得了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他们认为能力是后天培养的,失败只是自我成长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这样,他们便会不惧失败,反而能够从失败中汲取营养,去面对下一次挑战。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讨厌变化,只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逃避挑战,害怕失败,不接受批评,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中;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能够拥抱变化,迎接挑战,善于发现机会,可以从批评建议中主动学习改进,喜欢探索新事物。
你看,父母的一句夸奖,就会导致孩子如此不同的变化,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夸孩子呢?

正确夸娃指南
要夸努力,不夸智力。父母对孩子的夸奖,传递给孩子的是父母的期望。
你夸孩子努力,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努力的品质是父母希望和认可的,这样孩子就会表现得更加努力;
如果夸孩子聪明,那么他就会认为聪明才会被喜爱,然后他就会尽量表现得更聪明。
要知道,一个人的智商水平是不容易发生变化的,孩子如何才能表现得更聪明呢?
只能选择更简单的事情、拒绝有难度的任务、拒绝努力。因为如果努力了还失败,那会证明自己不聪明。
要夸细节,拒绝笼统不走心。我见到太多连夸奖都偷懒的家长了。当孩子画了一幅画,写了一个字,唱了一首歌,学会了一个新技能,过来跟家长“求夸夸”的时候,很多父母都是一句话:“宝宝真棒。”
现在想想,是不是自己都觉得太敷衍了?
一幅画,你可以夸线条、构图、颜色搭配和创意;
一首歌,你可以夸音准、表情、动作和记忆歌词的能力;
只要家长稍稍走点心,会发现夸那些细节会让孩子感觉更加真实、更有成就感。
多夸进步,给孩子更多前进的动力。夸奖要避免简单的表扬,更多的应是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好在哪,是什么原因被夸,同时,要让孩子知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夸进步就是在夸过程,表扬成绩,也可以指出努力的方向。
多夸坚持、勇气、积极、虚心等可以习得的好品质,少夸容貌、天赋等与生俱来的优势。
发现孩子表现出一些优秀品质的时候,家长的不吝夸奖,会让这些好的品质在孩子心中生根、稳定下来,同时还有助于孩子继续习得其它更多的优秀品质;
而如果夸奖孩子的天赋,虽然短时间内也能让孩子增加自信,但是这种自信是脆弱的,它不具有生长性。因为一旦孩子发现了比他更有天赋的同伴,他就会因为优势的丧失而无能为力,变得自卑。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家长要头痛了:夸个孩子还有那么多门道,以后都不知该如何讲话了呢。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焦虑。
遵循自然,实事求是,是养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尊重事实就好。若你觉得没必要夸的,就不夸;如果觉得孩子确实做得很好,理性地分析一下,他的成功和进步究竟来自哪里,然后如实地表达出来,如此足矣。
夸奖作为一个技巧,用得好,可以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关注细节,知道自己成在哪、败在哪,鼓励孩子去探索,获得更好的成长;
然而,凡事皆有度,夸奖也不能滥用。能够真正给予孩子们力量的,是父母发自内心流露出来的欣赏。你的一举一动,孩子都能感受,都会懂得。
注:文中图片来自Pixabay网站、百度图片。
作者:张书愿,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企鹅童话签约作者,个人公众号:咬书酱(shujiangyao)。人生是一场用心的体会,愿你我都能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