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丢三落四?!其实家长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文| 小凡姐姐
这两天和一朋友聊天,她感叹到孩子很听话,但是做事情不细心,这不现在又在愁暑假作业了。
每次翻开孩子的作业本,出错的地方多半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漏题没有做。有时,明明在上一步解决问题时都是正确的,却在最后功亏一篑;
朋友很纳闷,这粗心的“毛病”真的那么顽固吗?为什么孩子这么粗心?问题出在哪里?有什么方法使他们丢掉粗心的“毛病”呢?

粗心,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两个字,但它却包含了很多的内涵,它是指自己理解和会做的事情,由于不细心而造成的差错,它与不理解、不会做而造成的差错是不一样的。它表现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相比之下,“粗心”在学习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孩子为什会粗心?
1、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从生理层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岁的早期教育。
2、心理素质较差
心理素质不佳的孩子,遇到问题就容易紧张和激动,有时爱发脾气,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佳的表现。孩子自信沉稳冷静,这些都是心理表现。如果平时非常细心,当别人问他问题的时候他能肯定的回答上来,就不用胆战心惊的,这就是受心理的影响。
3、求胜心切
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况,两个孩子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其中一个率先完成,那么另一个孩子也会加快速度甚至草草了事。更甚者为了得到表扬,总会想到自己要率先完成(显示自己很突出,但是做出的事情会出现很多的错误)这也是粗心的重要原因。

孩子做事马虎,粗心大意,一会儿没帯钥匙,一会儿忘记帯作业常常也会使家长们抓狂、头疼。更让家长头疼的是,无论怎么管教孩子孩子就是改不掉这个坏习惯。那家长们怎样オ能让孩子做事不再粗心呢?
1.让孩子明白丢三落四的危害
不能因为孩子出现丢三落四习惯,家长就经常对孩子横加指责,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可以通过给孩子讲一些故事,让孩子明白丢三落四的危害。如果孩子喜欢飞机模型,可以以飞机为故事,讲一讲修飞机的过程,修飞机的技师每次修完飞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工具,如果发现少了一个,是不能收工的,否则可能会酿成事故。还有耳熟能详的,一个马蹄钉决定一场战争的故事。
2.发现孩子的细心之处并夸奖
家长想要让孩子做事情细心,平时就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长总是说孩子粗心大意,做事情慢,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并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粗心的人相反,如果家长多定孩子一些细心的举动,慢慢地孩子做事也就没那么粗心了。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粗心的办法是一个合格的家长。比如,妈妈做饭的时候,可以故意少放点盐,或者是不放盐,给孩子抱怨自己粗心的机会,让孩子看到粗心的后果。孩子尝到了做事粗心的后果,孩子自然也会改正的。

3.训练孩子出门检查的习惯
孩子老是丢三落四,出门的时候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咱们出门去干什么?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带哪些东西,让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准备好需要的东西,放到要带的包里。如果发现孩子少准备了一件东西,可以让孩子再想想,还缺少什么,如果孩子想不起来,一方面家长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另一方面如果是孩子老想不起来,可以直接带孩子出去,让孩子亲身体验丢三落四的后果。
4.培养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
平时孩子在家玩玩具,让孩子给自己的玩具找个家,每次玩完之后,都让孩子将玩具放到自己的家里,否则下次玩的时候,玩具就找不见了。回家之后,将自己的衣服、鞋子、书包等,也放到自己的家里,到出门的时候,就不会东找西找,找不见,或者忘记带。
想要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做家长的千万不能着急。孩子在改正粗心的毛病中会有反复,虽然在生活也曾经给孩子讲粗心带来的后果,孩子也开始渐渐明白道理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时间。特别是千万不要打孩子,体罚孩子。它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后果。对孩子粗心的毛病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图片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