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碎罐头,妈妈的做法值得学习,孩子帮倒忙,家长该怎么做
小语是个热心肠的孩子,但妈妈对此却十分头疼,因为小语常常帮倒忙,每次逞强的结果都不是那么美好。前些天,妈妈带着小语去超市,在挑选食物时,妈妈选一样,小语就会抢着接过来,然后努力踮起脚尖放进购物车里。看到孩子这个样子,妈妈知道她又想帮忙了,于是妈妈开始第一轮警告,“好啦,不用你帮忙了,你都够不着购物车,小心摔到自己。”但小余还是不肯罢休,非要帮着妈妈拿东西、放东西。

来到罐头食品区后,妈妈开始对她进行第二轮警告:“一会儿要买水果罐头,这个很重的,你可不能拿了。”“怎么会?我都已经长大了,力气不小了,肯定拿得动!”说着话,小语已经从货架上取下来一个罐头,正在努力往购物车里放,但奈何罐头实在太重,而且瓶子又滑,即使小语使劲握着,还是挡不住重力作用,罐头从小语手中滑落,“咣当”一声掉在地上摔碎了。
看着眼前的场景,小语知道自己做错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妈妈会暴跳如雷的时候,妈妈并没有指责小语,而是一边帮她擦掉眼泪,一边解释:“不要紧的,你没有受伤就好,你先别着急哭,你看地上有好多的玻璃渣,一会儿会有别的妈妈带着小朋友过来,万一扎到了怎么办?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找工作人员皆工具打扫一下呢?”小语很听话地跟着妈妈一起打扫,周围有人劝说,别让孩子帮忙了,到时候再扎到手更麻烦,但妈妈却坚持让小语做完,妈妈说:“孩子想帮忙是好事,出错也是难免的,这次也算是给她买个教训。”

有很多孩子会像小语一样急于表现自己而给家长“帮倒忙”,那么面对孩子“逞强”行为引起的失败结局,家长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
1.先不急着打骂孩子
很多家长认为这是让孩子“长记性”最快的方式,其实不然。要知道,孩子想帮忙的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结局不太完美,因此在他们看来,自己并没有做错,如果只是迫于家长的打骂而认错,孩子多半是“稀里糊涂”的,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错在哪儿,心里还是不服气的。

2.孩子知道错在哪儿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应该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孩子一天当中会犯很多错误,虽然让孩子“长记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实是让孩子知道正确的做法,所以家长不应该揪着孩子的过错不放,而是认真给孩子分析错误之处,让孩子知道如何纠正自己的行为。
3.孩子该承担的责任,不能全都由父母担着
很多家长常说,“孩子还小”,这句话似乎成了孩子犯错后不想承担责任的挡箭牌,孩子做错事不可怕,但家长包庇、袒护和纵容,才是真的可怕,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帮孩子认识到错误,让孩子承担自己能够承受的责任,让孩子知道犯错的后果,才会有敬畏之心,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本文由“育儿台”新媒体原创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米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