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发脾气,或许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家长别错怪孩子了

文 / 西红柿妈咪
2019-07-18 12:06

文西红柿妈妈

不止一次听到有妈妈抱怨,孩子虽然人小,可是脾气却是越来越大了。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人越多,孩子似乎发作得越厉害。孩子发脾气的招式也是花样百出,你不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大哭大闹、倒地不起。稍有不如意,就摔东西、甚至对着家长大打出手。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这种随时会爆发的“小宇宙”,不知该如何是好? 打他一顿,哭得更凶。不理他,怕得寸进尺。好言相劝,更是“登着鼻子,要上脸。”爸爸妈妈们,想要改变孩子的这种现象,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1、被爸爸妈妈忽视的孩子,容易积攒负能量,喜欢发脾气。

小原是个6岁的小男孩,妈妈顺利地生下了二胎妹妹,小原荣升为了哥哥。做了哥哥的小原,却没有因为妹妹的到来而“长大”。今天,他缠着妈妈去游乐场,妈妈说今天去不了。等周末爸爸有空的时候,再去好不好?生气的小原打翻了花瓶,惊醒了睡觉的妹妹,妈妈忍不住动手打了他。

有很多孩子,当家里有了弟弟妹妹的时候,会变得特别“难伺候”。像这样的情况,大多源于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他要想办法把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里来。特别是这样二胎家庭中的大宝,孩子发现妈妈没有时间分享自己的快乐。自己很难过的时候,妈妈也不是很在乎了。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积攒的负能量就会越来越多。孩子一旦找到合适的契机,就会爆发一场。

孩子在父母的理解、关爱中成长,他们往往会更加自信、平和、快乐。相反一些单亲或者家庭有变故的孩子,孩子的情感不被关注和理解,他们往往容易脾气暴躁、言行过激。

2、溺爱总是和坏脾气相伴。

现在很多的父母甚至是育儿专家,都提出不能体罚孩子,不能吼叫孩子。于是很多的父母就提倡,一定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不管有什么事,父母总是想征求孩子的意见,养成了孩子在家说一不二的习惯。孩子想要怎样就怎样,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孩子一发脾气,父母就妥协,这不是溺爱是什么?孩子一旦发现发脾气很好用,就会成为把它作为“法宝”来用,后果不堪设想。

3、孩子不被理解的“发脾气”。

有一位妈妈,她的两周岁的孩子,总是喜欢在地上爬。她每次都严厉地阻止孩子,孩子总是不听。有的时候,妈妈把孩子愣抱起来,不许她再爬,孩子就会大发脾气。后来,妈妈试着在地板上爬了一次。她发现以孩子的视角,爬行比直立行走可以看到更多的事物。

有些时候,孩子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只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理解不够。孩子的想法总是被忽略或者强行制止,孩子找不到好的表达方式就会用哭闹来发泄,所以,爸爸妈妈做到好好听孩子讲话、理解孩子的想法,很重要。

4、孩子爱发脾气,因为爸爸妈妈做了“坏榜样”。

有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坏脾气”,但是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又会“以暴制暴”。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他们最主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很多父母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大发雷霆,孩子遇到事情也会学着着急暴躁。父母心情不好就会踢门摔碗,孩子也就学会了摔东西。

很多脾气暴躁的成年人,他们在回忆自己的原生家庭时,往往发现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坏脾气会“传染”,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多家长都抱怨,真不知道怎样管孩子,才是正确的。在应对孩子的坏脾气方面,可以试一试这样做。

1、爸爸妈妈做到关爱却不溺爱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会有很多的朋友。但是,父母他却只有这一个。所以,爸爸妈妈首先要把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摆正。我是你的监护人,有权利对你不正确的言行,予以纠正。父母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一定不要心软。一个对父母没有一点敬畏之心的孩子,很容易变得无法无天。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教育孩子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孩子偶尔发一次脾气,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不能妥协。一次、两次也许并不管用,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会发现,哭闹并没有什么用处。孩子慢慢就会改掉爱发脾气的习惯。

2、孩子发脾气,爸爸妈妈练习“冷处理”。

看到孩子发脾气,爸爸妈妈也容易着急,有时候更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想要立即制止孩子。爸妈大概分成两类,一类爸妈会向孩子妥协,已达到孩子安静下来的目的。另一类爸妈会使用打骂孩子,试图制止孩子的哭闹。不管是哪种,立即制止孩子,都不是明智之举。

例如上文中我们提到的小原,一发脾气就会引起爸妈的关注。爸爸妈妈或是妥协或者强硬制止,都容易使孩子形成用发脾气引起关注的习惯。孩子偶尔发一次脾气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当做“撒手锏”来用,就不好了。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妨离开一会儿。让孩子自己待一会儿,让孩子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孩子情绪得到释放之后,更容易听得进父母的劝告或者道理。这时候爸爸妈妈再来和孩子讲道理,就会有效得多。

3、少用命令语式,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很多家长在跟孩子讲话时,喜欢用命令的句式和语气。当父母说:“你要立刻去把玩具收拾好。快点!”孩子也许会立刻反驳:“我不要”,“我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也许是很多孩子心中的想法。不妨给孩子两种选择,“你是负责收拾玩具,还是帮妈妈扫地,你自己决定好了”。命令式的语气更容易使孩子逆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效果就会好一些。

4、孩子发脾气后不要惩罚和道歉。

很多家长在孩子发脾气之后,会对孩子进行惩罚或者要求孩子道歉,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孩子内心刚刚平静下来,可能会因为惩罚或者道歉再次爆发。也可能孩子因为害怕惩罚而总是把情绪埋藏在心里。所以,爸爸妈妈只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弄清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就够了。

尊重和理解孩子,关爱却不溺爱孩子,相信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