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独立都是逼出来的?会教娃独立的爸妈,才不会用强制的方式

文 / 福林妈咪
2019-07-25 05:40

文丨福林妈咪

又是一年暑假时,孩子们的童年快乐时光终于在玩耍嬉戏中开启了,我们几个宝妈也落得清净。

这时候,童童小跑过来,央求妈妈给他穿鞋子。

原来,小家伙玩得兴起,脚上运动鞋的鞋带开了都不知晓,还是在绊倒几次后,才觉得鞋带碍事,才来求助妈妈。

孩子难得玩得开心,自然不应该打扰他的兴致,可是童童妈妈并没有直接帮童童系鞋带,只是很强制的说道:

“你自己学着系吧,系不好鞋带,就别去玩!真是一点儿也不独立!”

这话倒让我愣怔了一会儿,合着童童妈妈这是在“逼”童童学系鞋带,好让童童学会独立。

可实际上,童童蹲坐在那里,自己捣鼓了半天,还是松松垮垮的。

最后,已经到吃午饭的点儿了,童童只能默默地看着离去的小伙伴们,一副没有玩尽兴的落寞感。

可到了傍晚,孩子们再玩耍的时候,童童虽然也参与了其中,可是,我却明显发现,他没有上午的时候玩得开,总是小心翼翼地运动,还时不时地低头看看自己的鞋。

问他原因,他解释地也很伤感:“妈妈说,要是我系鞋带开了,我就得自己系,可是我就是学不会系鞋带,所以很怕它再松开。”

童童妈妈想用“逼迫”的方式让童童学会系鞋带,学会独立,可现在看来,童童非但没有独立的迹象,反倒有了依赖人的倾向,而且,性格上也出现了一些自卑感。

这些逼迫孩子独立的伤痛,爸妈们是必须要了解的:

❶爸妈逼迫式的学独立,让孩子的无助感增加

就像童童妈妈要求童童必须自己系好鞋带才能去玩那样,当时,眼见着周围一群小伙伴们在欢乐的玩耍,童童自己却要与鞋带“抗争”,这样的心理落差,再加上最后的“一事无成”,难怪童童会有那么落寞的受伤感。

孩子会求助于自己的爸爸妈妈,自然是因为爸妈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能让他们不至于在遇到“意外”的时候手足无措。

可如果孩子们从爸妈那里得到的是“不配合”,那孩子需要的安全感就会无处可得,这就会增加孩子们内心的无助感。

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孩子们正常的心理成长发育,孩子对爸妈的信任感也会被打磨地消失殆尽。

❷爸妈逼迫式的学独立,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爸妈在逼迫孩子的时候,通常孩子还是没有掌握那些本领,甚至可以说是零基础。

这样去要求一个“零基础”的孩子,一下子就“长本领”,那也是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孩子也很容易被自己一次次失败经历给打倒,毕竟,他们的心智还没有达到百折不挠的程度。

这就很容易让孩子失去信心,打击孩子再去学习掌握其他本领的积极性。

爸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不是逼迫就能实现的,聪明的爸妈会通过这几点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1、独立的培养建立在安全感之上

爸妈在要求孩子独立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会在一开始的时候给予指导,给孩子示范操作步骤,让孩子有意识的去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行为。

当然,在孩子提出需要帮助的时候,爸妈有必要及时从旁指导,但不能直言拒绝,那样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获取。

同时,爸妈们要注意,不能经常或是直白的去要求孩子做某事,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在某个适当时间,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这样既能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会独立,孩子也不会因为经常“被要求”而反感。

2、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可以帮但绝不包办

孩子一次性完不成学会会,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时候,爸妈就需要及时表达自己对孩子能力的认可,不催促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慢慢去学习、去成长。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爸妈要有耐心,可不能因为孩子的“慢动作”,就自己给孩子全部包办一切,那可就失去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意义了。

3、鼓励孩子去尝试,给孩子创造期待值

孩子对于自己失败的经历可能会有“阴影”,这时候,爸妈就需要营造一个虚拟的成功状态来“吸引”孩子,鼓励孩子继续尝试,让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以激发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4、告诉孩子,有些事情的真相需要寻求“外人”的帮助

毕竟,爸妈是不可以一辈子在孩子身边的,所以,爸妈有必要告诉孩子在面对困境或是疑惑的时候,就需要自己去像周围的人寻求帮助,比如,自己在商场与爸爸妈妈走散,这时候就要主动去服务台寻求帮助。

其实,让孩子学会独立,可不是爸妈简单地以为,逼迫一下孩子,孩子就能学会的。

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正确方式,一定是爸妈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有意识的指导来实现孩子独立的完成任务的目标,好让孩子渐渐学会独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