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辱骂13岁女孩是爱?这真的不是爱!老师、家长请这样对待孩子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所谓“师德”,就是说,作为老师,应当在教书培养人才的同时,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的老师才能够得到尊敬。为师之道在于尊重人性,传授知识教化学生。自古我们便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老师这个职业在当下更是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不是每个老师都真正能够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也不是每个老师都值得被尊重。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报道,陕西省商洛市商阳高中的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公然辱骂一个女学生,甚至说出“你怎么不去死”这样恶毒的话。被辱骂的的女生只有13岁,被采访时在镜头中说自己每天都像活在地狱里,觉得活着没意思。女生的家长听到孩子录制的老师辱骂自己的音频后,十分愤怒,决定给孩子转学,并向学校讨公道,但是学校的说辞竟是“老师很爱孩子,只是表达方式不恰当。”老师辱骂学生是“爱”?这样的爱孩子实在无力承担。况且,这真的不是爱。
真正对孩子的爱,应当是温暖的,润物细无声似的,使孩子爱上学习,爱上知识,显然商阳高中的老师绝不是在爱孩子。他只是因为一个学生暂时性的学习不好,就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完全不顾及孩子的自尊,甚至把孩子的自尊当做泄愤的工具。
一个真正爱孩子的好老师,不应该把孩子的分数当做判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更不应给孩子贴标签,而应是尽自己的能力去挖掘孩子自身的潜力,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帮助孩子找到自信。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需要智慧的工作,在教育孩子时,应当讲究方式方法。

老师教育孩子应当讲究方式
尊重每一个孩子。
教师和学生应当是是平等的,老师不应该是控制学生的人,而应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引着,支持者。
学着去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近每一个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实施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有尊严的,应当尊重每个学生。老师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当学生完全信任一个老师,才会真正意义上去尊重老师。

创造愉快的集体氛围。
班级是孩子在学校的大家庭,一个氛围和谐的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感到心情愉悦,彼此从和谐关系中汲取能量。班集体的维护也是一样,融洽的班级氛围,能够更有凝聚力,使每个学生热爱学习,互相关心和帮助。
而老师的作用对于这是至关重要的,老师需要给班级传递正向的能量,带给学生好的影响。

帮助孩子自信成长。
自信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自信的孩子才能够勇敢表达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更独立自主,更懂得如何表现自己,也更受到他人的尊重。
使孩子自信成长不仅需要来自父母的爱,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夸奖使孩子更好,老师应当学会鼓励孩子,即使孩子失败了,也应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在学习中、生活中积累自信。
当然对孩子的教育,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家长。很多孩子在校遭到欺侮,或者被老师批评都不想回家和父母说。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孩子怕回到家被家长批评,心灵受到双重打击。这就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存在问题的。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问题
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
很多父母觉得打才能使孩子变好,只要孩子犯了错误,动辄打骂,完全不听孩子的见解,对孩子的观点完全否定。
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也变得极端,因此惧怕家长,在学校受了委屈,遭遇困难都不愿意和家长说。

让孩子不会处理问题。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在学校要乖,听老师话,别惹事。但是很多家长忽略了如何让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并不是孩子不惹事,就真的不会有事,当遇到了事,不能一味忍让和逃避,而应想办法去解决。

打击孩子的自信。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特别重要,有时孩子做不好,家长一着急就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没用”,看似简单无形的一句话,很容易就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打击,从而让孩子丧失自信。
这样也会导致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不愿告诉家长,因为担心家长会给自己打击,这也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孩子遇到问题不愿和家长沟通,大多是因为家长的原因,家长缺乏教育方法,缺乏有效的沟通。那么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和开导孩子就变得非常重要。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开导工作应该怎样做?
学会蹲下来。
家长应当学会放下身段和孩子沟通,耐心听孩子表达,真正去了解他们,做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秘密才会愿意和家长分享,才会在学校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愿意告诉家长,向家长寻求帮助。

赞同孩子的表达。
当孩子向父母暴露出负面情绪时,父母不要去打击孩子,也不要拒绝,而应无条件地接纳,表示理解并给予肯定。
这样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软弱是可以被关心的,只有这样一点点地让孩子发泄出自己的负能量,才能够帮助孩子积攒力量,从而建立自信。再遇到困难时,才会回到家里和家长表达。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只会听孩子的委屈并没有用,孩子再遇到相似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还会让父母和孩子陷入负面情绪。只是一味地替孩子解决问题也只是暂时的,只有帮助孩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能够独立地去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才是长久的。
如何帮助孩子是一门学问,需要每个家长积累、掌握教育的智慧。真正做到爱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

互动话题:你的孩子愿意和你分享自己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吗?你是如何回应的呢?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我是文竹妈妈,家有两宝,大宝5岁,小宝3岁。一人带两娃的艰辛让我更懂得如何照顾宝宝。
文竹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分享,为宝爸宝妈排忧解难。欢迎各位与我分享育儿过程中的小问题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