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那些年疯传的育儿“坑”方法,你们中过招吗?
#上一辈最糟糕的育儿建议#上榜微博热搜,它罗列了12点孩子们心中认为的不合格的教育方式。

其实大多数的糟糕育儿方式和教育理念都可以通过学习避免掉的。据说在台湾,在为人父母之前,所有的家长都要学习一门叫做“亲职教育”的课程,父母要保证至少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那么今天朴货君就重点讲三个方面的糟糕育儿方式以及正确处理方式。
用迷信哄骗小孩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不可以乱敲碗筷哦,否则会沦为乞丐
我是4号,比赛一定会输
今天下雨,会有坏事发生
类似的迷信,相信大部分的人在童年时期都听过,大人们可能也就随口一说,他们自己都不一定会当真。但一个孩子很容易就会信以为真了,这些“不准”和“不吉利”对小孩子最直接的影响是扼杀了他们本应有的好奇心和学习机会,即便长大后,也深受影响。

1、迷信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习机会
当你告诉小孩敲碗筷会沦为乞丐时,他就失去了一次要学习餐桌礼仪和礼貌待人的机会;当你告诉小孩绑在手腕的橡皮筋会吸血时,他就失去了一次对人体流动血液感兴趣的机会。用小迷信骗孩子,或许轻易就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但等到他突然知道这些恐怖传说的真相时,那扇探索自我和世界的大门早就被关上。

2、神秘的恐惧感影响性格
很多家长常常会跟小孩说:你如果不乖的话,就会被XXX(当地传说中的鬼怪,或者某种神秘的东西)抓走哦。对于孩子来说,一句无心的迷信就像是一粒种子,悄悄埋在他们心里,长大以后,还要费一番功夫,才能克服幼年被迷信征服的恐惧,毕竟有些迷信说法,即便是一个成年人听到,也多少会心里发毛,完全可以想象到这些迷信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阴影。当孩子的所有知识来源仅限于家长时,这个恐吓的威力远比你想象中要严重,正在塑造性格的年纪,你的恐吓也许正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胆小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内敛。

所以,父母们应该要学会更科学地教育下一代,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阳光,有着满满的安全感。
和孩子无法交流
育儿专家常用几个词,来描绘每一个阶段的儿童——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忍无可忍的四岁。为什么一个成年人会觉得一个3-4岁的孩子可怕、恐怖呢?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孩子也是这个理,之所以“怕”,是因为不够“知”。
其实,孩子情绪不好,乱发脾气和他们的需求不被满足有极大的关系,家长要学会看到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孩子在表达想要一个苹果的时候,你却塞了一个梨子给他。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搭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呢?

1、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动画片或卡通人物找共同话题
很多家长没有办法做到全职陪伴孩子,这也就导致和孩子在一起时缺乏话题,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一般也是“躯壳式”的陪伴。如果遇上孩子不愿意开口说太多话,家长就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动画片或卡通人物主动找共同话题。
2、利用夸张的表情和体态语言,引起孩子的好感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们应该把自己本来的角色转换一下,比如:蹲下来,用同样的高度和孩子说话,或者是用夸张的表情和丰富的体态语言。

3、学会100%的倾听和回应,和孩子产生互动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需要家长们去倾听他们的需求,在孩子愿意表达的时候,家长一旦做到认真倾听,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疼爱。

4、利用游戏,和孩子达成“合作”
游戏是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也可以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家长可以利用一些游戏,来和孩子一起“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让孩子懂得语言的魅力。
不正确的宠爱
记得之前看《妈妈是超人》时,马雅舒对待孩子的方式让很多人的诟病,她把孩子宠上天了。比如,她嫌沙子脏,就不愿让孩子去接触,也不让孩子摸菜市场的鱼和蔬菜,为了保护孩子不受伤,干脆把家具搬空,让孩子在空房里玩,然后吃饭只能打地铺......
这种无底线的宠爱显然是一种偷懒和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表面上在顺从孩子,实际上是在阻碍孩子的社会化发展。一个孩子的社会化程度如何与他生活的整个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其中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因为家庭是一个孩子最初的学校,父母的举止言行,行为规范无一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何对待孩子的哭泣和发脾气是父母对孩子社会化行为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因为情绪管理是社会化的第一步。
1、如何对待孩子的哭泣
有些孩子可能要哭一顿才能开心,所以比起打压和指责,更好的方式是在孩子哭之前就能敏锐觉察到他想哭了,并怂恿他哭出来,这个过程不需要硬哄,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等孩子哭得没有眼泪了,说几句话打断一下他的思路,他就能开心了。

2、当孩子发脾气时,该如何对待
有些孩子无缘无故就发脾气,这个时候可以任由她发,因为发脾气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孩子没有能力去处理别人的脾气,所以父母对她发脾气的反馈就是她最好的学习范本,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稍微冷处理一点,先不和他讲道理,尽量去理解他发脾气的点,然后问他是不是今天受了什么委屈,这样孩子就能明白坏情绪要慎重发泄,因为并不会受到欢迎,其次也能让孩子在父母的共情中学会体谅和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朴货君说:
没有人生来就掌握了所有的育儿知识,在孩子出现问题时,都可以完美应对。为人父母也是一种学问,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顺利成为优秀的父母,但我们都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