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窝里横,窝外怂”怎么办?家长要学会这2步引导孩子

文 / 义乌快报
2019-08-01 17:19

上周末,我带着孩子到姐姐家做客,孩子一看着餐桌上的薯片、QQ糖、小饼干、养乐多,问我“妈妈,我可以吃这些零食吗?”,“可以呀!大姨家的东西你可以随便吃。”姐姐答到,姐姐跟我说,“萌萌真是越来越乖了”,我说“你是没见在家撒泼打滚的样子,她啊,典型的窝里横。在家霸王龙,出门一条虫”。

其实,像萌萌一样的孩子并不少,很多孩子在外面都表现得规规矩矩,一回到家就成了麻烦制造者。比如零食打开了吃了一半就不吃了,垃圾随便乱丢,玩具弄得七零八落等等。

第一,“窝里横 ”会被模仿

不光小孩,其实大人也是一样的,这和人类的本性有关,人只要处于他认为安全地方,就会表现无拘无束、放松自我的状态。倘若进入一个陌生未知的环境,不管是谁多少都会有些恐慌,面对不确定环境,就会有所收敛。所以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类家长,对外人客客气气,但对家人却大呼小叫,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尚且如此,更何况子女。在孩子看来,家里的环境让他感觉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以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险的。父母对安全和危险环境的不同处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里,他会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第二,过度宠溺导致“窝里横”

很多孩子窝里横的原因,这主要与长辈没有原则的宠溺有关。现在年轻人工作忙,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忙带,大部分老人又对孙辈宠爱有加。我们在超市可以经常看到一个现象,孩子想买飞机、坦克、小熊这类玩具,爷爷奶奶前一秒还在说“你玩具太多了,不能再买了”或者“你有类似的玩具了,买来也没什么用”,但只要孩子坐在地上赖着不走,甚至开始大哭,老人一看到自己的孙子孙女眼泪汪汪,立马掏钱买玩具。时间一长,孩子就有了经验:只要多哭、多闹,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长期下来不加以制止,孩子就会越来越横。

这些在家“横”惯了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就会发现: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对外人根本不起作用。这种落差放大了孩子对外界的恐惧,在外规规矩矩,压抑着自己的内心,使得孩子一旦回到家中,就把心中的压抑和怒火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第三,想引起大人关注

还有一部分孩子,窝里横的动机是为了寻求父母关注。父母由于平时工作忙,或多或少会对孩子有所疏忽。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与关心。这种前提下,孩子发现如果乖乖表现,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赞扬。但只要无理取闹,父母一定会将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一种认知,想要得到父母关注就要在家横一点。

那“窝外怂”又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性格慢热。

慢热型的孩子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人时,会选择站在边上先观察,只有当他排除环境和人对他的威胁时,他才会愿意进一步行动。而这个时候家长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强推。虽然这很难,但家长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节奏,让他用自己的步调去探索世界,不要怕慢,这样反而根基扎实。

第二,缺乏社交经验和技能

“窝外怂”和孩子的社交能力息息相关。孩子出去和小伙伴玩,表现出害羞、胆怯,很多时候其实是因为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如何社交,孩子不知道面对外人要怎样打招呼,怎样相处。

父母要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有些父母只要一下班就经常待在家里,通过玩手机、看电视来消遣,不爱出门交流。父母这样做,也会慢慢影响到孩子。所以有些孩子碰到陌生的小朋友,不理不睬,低下头玩自己的玩具,完全就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家长可以试着多带孩子出门,趁着周末带孩子走走亲戚,逛逛公园,引导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带着孩子多和朋友聚餐出游,只有通过重复锻炼,孩子单独处理社交问题时才能不胆怯。

第一,接纳孩子情绪,引导孩子正确表达。

家长要知道,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表现出这样的行为,一定是在表达某种情绪,比如伤心、失望、愤怒等,这些情绪都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也是一样。孩子“窝里横”,只是他不懂的如何去表达和处理自己这些负面的情绪。

所以,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要先搞清楚孩子出现这样行为的原因,耐心地问他:“宝贝,你能告诉妈妈什么原因吗?”这是在引导他自己主动表达,如果孩子说不出来,妈妈可以试着问:“是因为XXX做了什么才生气的吗?”,也许一次不会有效果,但多尝试几次,孩子就会慢慢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一个被逼到墙角的孩子只有横一把,才能为自己壮胆;而一个情绪常常得到接纳的孩子,就会用讲道理,为自己辩护。

第二,拒绝无理要求

有些时候家长要懂得拒绝孩子无理要求 ,不能让孩子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如果长辈不懂拒绝,只是一味的迁就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也越来越放肆。

其实在家里,孩子最不尊重的往往就是那个最迁就她的人。真正改变孩子“窝里横”的办法,不是简单粗暴的用打骂的方式让他停止哭闹,而是换一个耐心地告诉孩子:“妈妈非常爱你,但你的要求是不对的,你沉下心想一想,你到底需不需要这个东西,还是因为你情绪化的表现。”这种委婉的方式会让孩子反思,什么事都要遵守规则,讲道理,一味地哭闹换不来自己想要的。

总之,面对“窝里横,窝外怂”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要先搞清楚具体原因,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进行引导,不要着急着给自己的孩子下定义,用错误的方式去教孩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