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一年上幼儿园,可能改变一生轨迹!
还有半个多月,小朋友们就要入学了。很多幼儿园的小托班也人满为患。早入学到底好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家长们选择让孩子早入学或者晚入学,从孩子的生理还是心理上来分析,真的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挨的这一刀,到底值不值?
说实在的,有这位妈妈这种想法的其实挺多的,国家政策卡在这里,觉得晚一年上学吃亏了。有个高中同学几年前生闺女生在8月31号,高兴得要命,觉得赚了。

9月1号以后出生的孩子虽然只比8月31号出生的孩子小一天,但却要晚一年上学。很多预产期在9月初的妈妈,都会考虑这个问题。
而我们发现,各大妇产医院8月份的剖腹产手术比例,会比一年中其他时间有显著上升——
深圳远东妇儿医院去年的数据就是这样。7月份该院的分娩量为500人,8月前20天分娩量和平时差不多,每天16~17人,剖腹产比例约45%。
不过,8月25日后,分娩人数突然增多。尤其是29日、30日、31日这最后三天,差不多一个小时就有一个新生儿出生,而剖腹产比例超过60%,而接受剖腹产的产妇孕期绝大多数只有37周、38周。
看了这个数据,我们不禁要问,提前挨的这一刀,真的值得吗?
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学习上的差异
年龄上差几个月,甚至差半岁或者一岁,孩子的学习能力真的有很大不同吗?
答案是肯定的。
而针对这个问题,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先生有着非常明确的观点——
“晚于入学当年3月出生的孩子,被叫做夏天的孩子,他们在实际的学习中是比较吃亏的。
新生儿期间的差异是按天算的,婴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月算的,幼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季度算的。就算是儿童,半年的年龄差也会在孩子们的何种行为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
其次利用各种办法提前入学的孩子,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上也许不比别人差,但在班上往往就成了“小字辈儿”,总爱跟从比他们大一点的孩子,或者养成从众心理,缺乏创造性,缺乏领导或者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这种缺失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但感觉出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孩子越早上学越好”的观点,事实上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肯定。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打足鸡血,早早地带孩子去参与各种早教和兴趣班。很多孩子一岁背诗,两岁认字,三岁做计算题,这些超前的教育,占据了大半本应轻松玩耍的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家长在各种比拼过程中疲惫不堪。
武汉有位神童杰瑞,妈妈给他报了17个培训班,耗资12万。五岁就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英语话剧表演还获过大奖。
一年级的时候,他觉得学习很轻松,老师的讲课内容他都早已经掌握了,成绩自然也非常优秀,逐渐失去了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到了二年级,因为长时间不认真听讲思考,学习开始越来越吃力,成绩也一落千丈。三年级更加跟不上了。
这就是超前教育所带来的的“三年级现象”。拔苗助长,真的不可取。
超前入园要经历的挑战早一年上学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的过程中,所谓升级打怪并不夸张。- 对家长的心理依赖
基本上很多幼儿园的老师,都会对“小月龄”的孩子感到“头疼”。因为越小的孩子,会对家长越依赖,每天上学必然会经历一场“生离死别”——
在门口哭着喊着不让妈妈走的;在教室里一不留神就哇哇大哭找妈妈的;午睡的时候非要老师抱在怀里的……做幼师的朋友,经常跟我们讲,很多时候听到看到这些小宝贝们,虽然都会很耐心地对待,但生理上对大人的依赖真的也挺让人头疼的。
- 表达能力差
- 生活自理能力差
- 反复生病

我们深深地知道,作为家长,总想着帮孩子做最好的安排和规划,担心落在别人后面。
但很多时候,我们自身的焦虑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孩子感知到焦虑和压力,甚至会放大这种情绪,甚至反映在身体或者行为上,表面上因为父母的权威,接受安排,背地里或许就会想着逃避或者不配合,甚至叛逆。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也称之为“被动攻击”。晚一年上学真的是耽误时间吗?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机构与托马斯·迪教授合作研究多年,发表权威论文提到:孩子晚一年上幼儿园,无论是对他眼下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是对日后的成长,都大有裨益。
孩子晚一年上幼儿园,并不会输在起跑线,反而是站在更高的起点起跑,且跑得更稳更快,不容易“摔跟头”。
著名的“马太效应”揭示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孩子晚一年上幼儿园,各方面表现更佳,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喜爱,自信心更强,也容易变得更优秀。反之亦然。
也许父母会觉得,提早进入早教班、幼儿园,会让孩子学会更多知识,但这和孩子缺失掉的童年陪伴相比,只会得不偿失。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接受实验者吗,是46周大的双胞胎A和B。格赛尔让A每天练习10分钟爬梯,6周后,A爬5级梯只需26秒,从没练过爬梯的B则需45秒。
接下来,格赛尔让A和B同时进行两周的爬梯训练。结果,B反超了A,只用10秒就爬上了5级梯。A总共训练了8周,而B只训练了2周,为什么B反超A呢?
格赛尔的解释是——
46周的孩子开始练习爬梯,其实是超前的练习,为时尚早,所以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时尚早,所以训练只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2周开始爬梯,时间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早一年上幼儿园跟晚一年上幼儿园,早进行学前教育跟晚进行学前教育,也像这对双胞胎爬梯一样的道理。
学习不在于开始得有多早,而在于时间是否恰好,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有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有的花开放得早,有的花开放的晚,孩子们都是独立而不同的个体存在着。所以对于我们不同的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应该是以时间为维度,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特点来,所谓因材施教。但在入园前,孩子们最好都已经学会自己如厕,可以自主进食,能简单地交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规则感,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创意策划 / Parents全媒体中心
写手招募
如果你是爱分享的妈妈或爸爸
欢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成为我们的特约作者
觉得有用,在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