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脾气的孩子,才不是被宠坏,妈妈知道这些学会如何爱孩子
做了妈妈之后,很多妈妈都会有这样一个转变:
孩子刚出生,哇,简直是天使,孩子太可爱了,我要怎么怎么样对孩子好!希望把一切都奉献给孩子。
孩子会走会爬,哇,带孩子简直太累了,一会要走一会要爬,你不让他如意,他就会使出杀手锏,用大哭来吸引你的注意。
本以为等孩子慢慢长大,就不那么难带了。谁知道,随着熊孩子年龄一起增长的,除了个子,就是脾气了。青春期到来之前的自我意识萌醒,以及青春期之时处处跟家长作对的叛逆,能让每一个父母感到气愤崩溃。
特别让人抓狂的,明明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孩子却能莫名的原地爆炸。
起初还能耐住性子好好哄几句,要是孩子继续无休止的哭闹,对不起,父母也是不好惹的,拳打脚踢谁不会,我也直接和你对着干!
可是,真这样做了,父母总是会先比孩子冷静下来,还会反思这是那个当初自己说要宠到底的孩子啊?怎么舍得去打他。

不过呢,和孩子对着吵,真的很蠢,因为不但把自己气得半死,还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怎么做呢?我们还是要好好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
小P孩,是一种特别简单的生物,不高兴了,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1. 需求没有被满足。
比如玩的很开心不想睡觉、在商店里看到好玩的好吃的要买、看到喜欢的电视节目想一直看下去,这些需求一旦被爸爸妈拒绝,孩子自然会不开心。
2. 被批评误解,心里委屈。
从“情绪分化”的理论来看,婴儿最初只有“舒服”和“不舒服”两种情绪,等到六个月大,“不舒服”分化成为“生气”和“难过”两种情绪。
当被误会时,孩子会出现生气难过两种矛盾情绪,这时大脑出现混淆,往往会出现大叫、大声说话、跺脚的动作。

3. 产生挫败感。
孩子和别人一起游戏比赛的时候,如果落后对方便生气,又或者在自己学习或者游戏的过程中遇到难题而表现出各种情绪,这就是典型的“输不起”产生的挫败感,也是孩子发脾气的一大原因。
4. 其他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在饿了、困了、病了、累了以及无聊的时候也会比较容易发脾气,就是所谓的“找碴儿”。
清楚孩子为什么生气发怒,咱们才能对症下药。但其实无论孩子因为哪种原因暴跳如雷,我们都可以试着这样做。
1. 无论在家里还是外边,带孩子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既能打消旁边人看热闹的兴趣,也好缓解自己的尴尬,更方便和孩子“从长计议”。
2. 帮助宝宝说出他们的情绪!在安静的地方和孩子共情,告诉他“我知道你很伤心,你此时此刻一定很想......”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持续一会儿,也许孩子会大哭起来,但那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不妨让他完整地释放,直到安静下来。
当大人说出了孩子的感受时,孩子才会开始顺着语句思考。

3. 允许他释放情绪。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千万不要跟他讲任何道理,他都是关着耳朵听不见的。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蹲下来,和孩子平等的对视,轻轻抚摸脸、手,搂他在怀里。等孩子哭完,再告诉他,怎么解决问题。
4. 恰当转移注意。2-3岁孩子注意力的维持时间也只有3-5分钟。当孩子哭闹不止时,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通常会有效果。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妈妈还是要和孩子多沟通,了解他的最终需求和寻找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其实,发脾气一点都不可怕,阻止发脾气才是。
正如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认为: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因为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正视、接纳孩子的情绪,在了解原因之后帮他们纾解。
面对孩子发脾气,我们常常会觉得他们无理取闹,不可理喻,但很少有家长会想到:如果一个孩子能在父母面前哭闹撒泼,恰恰说明,你们是他最信任的人,只有好的亲子关系,才会让孩子们肆无忌惮。
不是都流行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吗?无条件的爱,就意味着我全然的接受眼前的一切存在,对于孩子,我接受你的优缺点,接受你的独特和唯一,接受你本来的样子,接受我喜欢的部分和我不喜欢的部分。
这份接纳来源于你就是你自己,我允许你以你原本的样子存在。
所以啊,我们无条件的接纳,温和却又坚定的态度,都化成了孩子内心的资源,当他以后发脾气,也会逐渐意识到:这很正常,我只是需要尽快调整自己。
这,才是让孩子受益终生的。